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宋朝是怎么来的 > 第99章 功绩(第2页)

第99章 功绩(第2页)

从这一点上来看,赵匡胤的成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赵匡胤在中央层面分散兵权、相权,在地方层面限制藩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强力推动和精准落实,逐步实现了把权力集中在中央、集中在皇帝手里。这才是宋朝能够避免成为唐朝灭亡之后第六个短命王朝的关键因素,也是赵匡胤的最大功绩和能力体现。

宋朝最终跻身于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汉民族大一统王朝,这都是赵匡胤的功劳

下面我们来讲赵匡胤的第二点功绩,就是统一了华夏。当然这里这么说是存在一定瑕疵的,有几点原因:

一是宋朝时大理没有被划入中国版图;

二是赵匡胤时期江浙的吴越国和福建的陈洪进政权也只是名义上沉浮中央,实为独立政权性质的国中之国;

三是像唐朝鼎盛时期曾经统治过的西域很多疆土都没有被收入囊中;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赵匡胤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继而像北方草原和辽东广阔的土地也不为宋朝所有,并最终酿成了之后的大患。

这些问题我们要辩证看待,此处所说的赵匡胤统一华夏具体指中国封建王朝传统统治地区、即汉地。

与五代十国以来天下大乱、中原政权与地方政权相继并存的局面相比,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摆脱了此前中原政权的桎梏,他相继平定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和南唐,收复了广阔的江南地区,这就为宋朝统一华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对于燕云十六州及以北地区、西北边疆这些后续的事情,都随着赵匡胤的猝然离世变为永久之谜,宋朝在疆域上的残缺不能赖在赵匡胤头上。

也许有人会说,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这些政权要么地盘小实力弱,要么统治腐朽、战斗力孱弱,换谁都能平推了。

就算一个个的平定下来有难度,需要中原出一位英主才可以的话,那柴荣若不死,则这些成绩都要被柴荣收进口袋。

关于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质疑柴荣的能力和决心,但看惯了历史兴衰的话,须知晓对于一位有为之君来说,寿命永远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寿命长短源于天数,而这就决定了这位君主和他的王朝最终达到的高度。同柴荣对比的话,赵匡胤称得上是天选之子了,老天给了他极佳的崛起时间节点和较长的寿命,使得他能够从容地展现他的才华,完成他的历史使命。

既然说到柴荣了,我们有必要还是提一下他与赵匡胤在实现统一问题上的不同之处。

无论是后周还是宋朝,在北有契丹、南有各个地方政权的情况下,如何施展统一的战略,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

王朴在《平边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是经过后世检验的成功之路,但是柴荣没有完全的坚持这一战略。他在通过有限度的战争短暂的威压南方诸国后,便将枪头指向了北方燕云十六州。

实际上这个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在柴荣的章节里专门对其进行过解析,柴荣选择先收燕云是基于当时后周国情、燕云战略位置和本身性格的3重原因,但毫无疑问这种先北后南的选择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柴荣就一定有把握对燕云一击必中,也一定有把握这种举动不会激起契丹对中原的敌意、报复和就此开启的战备吗?

而赵匡胤继位之后,回到先南后北的战略上,从结果来看确实是一种稳妥的选择。

南方诸国虽然军事实力弱,但人口、土地和动员潜力都不可小觑,只要肯花费时间完成吞并、整合和建设,随之就会在拥有一个稳固后方的基础上对国力带来源源不断的提升,到那时在转向北方寻求决战,则有把握得多。

事实上无论如何选择,无非是北攻南守或南攻北守,在这种不得不二选一的情况下,更考验当政者对国际形势和主要对手是否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赵匡胤精准的预判到了北方契丹不会对宋朝统一南方进行干涉,事实也果然如此。

尽管准确的判断对了形势和对手,但赵匡胤作为一个成熟高明的执政者,当然不会因此就天真到对北边的敌人完全不设防。

宋朝统一南方的10多年里,赵匡胤也一直未曾放松北方边疆的防御,其本人更是在宋军规模宏大的数次南下作战中一刻未曾离开的坐阵京城开封,以备北患。

而此中内情很容易被忽视。

本站网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