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人,有那上进的,知道在正规渠道扑腾,还有那好吃懒做的,光想着“劫富济贫”了。被人盯上,时不时的薅一把羊毛,他俩能扛住才怪呢。
可动静整大了吧,就不是俩老战士能扛得起来的了。
“啊?开铺子啊?这,这我还得回去跟你娘商量商量!”这么大的事儿,可不是他能拿主意的。
“没事儿,我和您一道过去,其实还有一种,就是我这边有路子,每天给您供六十斤鸡蛋,您再多多少少收一点蔬菜水果啥的,搭着卖,也能行。”
邱建设自己合计了一下,闺女整来的,不用他自己挨家挨户去找过来,成本上再刨掉个一两毛,一斤上挣个三四毛,也可以。
比起粮油铺子的阵仗,他还是觉得推个自行车出去更方便。
果然,到了地方,重新说了一遍,李青梅一听,当即决定还是卖鸡蛋,既然闺女有路子,省的他们俩去侍弄了。
重点是那个时间太久了,她怕中间再有变故啥的,哪里比得上现在这样儿,见现钱来的爽。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叫人每天固定时间送到您那儿,本钱您不管,我这边统一结算的,就见货了,一趟一毛的路费,您给人家现结掉就成。
等到月底了,您这边再把本钱一次性给我……”
邱玉玲没想过把空间里的东西倒腾出来变现,而邱建设和李青梅对挣钱的热情,她可以换个路子支持。
既然要推进改革,她这个搞经济的,借着实践的由头,串联一下供销两头,观摩一下个体经济,回头也不至于叫人说她只在纸上谈兵什么的。
供货商就用给机关食堂的熟路子,两厢便宜。
至于养鸡场,刚刚路上,邱建设支支吾吾的提起了大哥一家,大概意思是想着自己老两口给小的们趟趟水,要真能干好了,以后能一大家子在一处什么的……
可这会儿城市之间的壁垒还在,即便是好主意,但对方一来不是京市户口,二来不是求学,也没有单位招用,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况且邱玉玲和哥哥们一直有往来通信,大哥一家目前承包了农场部分土地,目前据说在种果树,也捎带着养了点家禽的,完成上缴任务后,多余的都是自己的。
想来以大哥的脾性,习惯了那里,再听到是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做老本行,多半不会放弃舒适圈。
而且她大哥如今也知道了变通,还主动问她,自己农场那边的果蔬肉品,要是小妹需要,优先给她供给……
他的本意是想帮妹妹,尽自己所能,多少给她点儿支撑,但是这一步确实走对了,计划经济正在往市场经济转型,他也算先一步敲开了个体供货商的大门。
真到了时候,厂里头已经和他有了固定的供给关系,即便外头竞争再激烈,就大哥供货的那点儿东西,不论是果子还是家禽,枣花厂都不够消化的,所以他反倒没有后顾之忧。
这样一来,他们更不会轻易挪动了。
由着老两口扑腾那个大摊子,还不是自己操心的多。
所以思来想去,叫他们挣点儿快钱、小钱,先小打小闹的,完事儿了,自己寻摸好地方后,再整合成铺面。
老话怎么说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喜欢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乐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