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照亮了宏伟壮丽的明王府。
府内一片忙碌景象,侍从们穿梭于庭院之间,忙着准备即将到来的重要会议。
终于,在一阵庄重而有序的脚步声中,明教教主兼明王张无忌率领着一众文臣武将步入大堂。
只见堂内左右两排座位早已坐满了人,有英俊潇洒的光明左使杨逍、性格豪放不羁的周颠、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智勇双全的徐达、勇猛善战的常遇春、沉稳坚毅的汤和、智谋过人的刘伯温、精明能干的胡惟庸以及善于筹谋的李善长等众多豪杰。
众人见张无忌入席,纷纷起身行礼。
张无忌坐稳后,示意大家坐下,随后开口说道:“诸位,据大都传来的密探消息,如今那元顺帝与皇太子之间已然势同水火,两人明争暗斗不断,致使元廷内部纷争四起,元气大伤。如此一来,他们再也无暇顾及南下之事,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个稳步发展壮大的绝佳机会!”
话音刚落,性急的周颠便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想那元顺帝平日里残暴不仁,对待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如今遭此报应也是活该!”
一旁的刘伯温微微颔首,接着张无忌的话头分析道:“明王,依微臣之见,当前我军面临的首要敌手便是盘踞江南一带的张士诚。此人拥兵自重,且颇具实力,但倘若我们能精心谋划,一举将其剿灭,那么统一南方之地便指日可待。”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开始各抒己见。
有的主张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有的则认为应当稳扎稳打,逐步蚕食对方势力范围;还有的提出要运用离间之计分化敌人……
一时间,大堂之上议论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然而,面对众说纷纭的局面,张无忌却始终面带微笑,静静地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引导讨论方向。
此刻的他心中已有定计,只待时机成熟便可付诸行动。
众人讨论得热火朝天之际,朱元璋忽然站起身来,目光如炬,声如洪钟:“明王,末将认为,我们应趁元廷内乱之际,一鼓作气,挥师南下,直取张士诚的老巢!兵法云:‘趁火打劫,势如破竹’,此刻不战,更待何时?”
此言一出,大堂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朱元璋的身上,等待着他进一步的阐述。
朱元璋见状,继续说道:“张士诚虽拥兵自重,但他治军不严,民心不附。我军若以雷霆万钧之势发起攻击,必能一战而定江南,为日后的北伐奠定坚实基础。”
话音刚落,一旁沉稳的汤和也站了出来,附和道:“朱将军所言极是,我军士气高昂,兵强马壮,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末将愿为先锋,誓要拿下张士诚的项上人头!”
然而,就在众人准备响应朱元璋的提议时,刘伯温却轻轻摇了摇头,缓缓开口:“明王,微臣却有不同的看法。兵法又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张士诚虽治军不严,但他毕竟经营江南多年,根基深厚,不可小觑。且我军历经战乱,尚未得到充分的休整与补给,若贸然出击,恐有败北之虞。”
说到这里,刘伯温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微臣以为,我们应先休养生息,加强军备,同时派遣细作深入敌后,探听虚实,待时机成熟,再一举发动攻势,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刘伯温的话音刚落,大堂内再次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众人纷纷低头沉思,权衡着两种策略的利弊。
这时,一直静静倾听的张无忌终于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