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寿叹了口气,说道:“当然不行!”
老朱连忙神色肃穆,做出洗耳恭听状。
朱寿没好气的说道:“开仓放粮,这个是应有之义。但是,爷爷你不要忘了,徽州距离应天府并不远。徽州干旱,那么应天府未来的两个月,会不会有旱灾?要知道,距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呢。”
“哪怕是应天府没有遭灾,那么全国各地,难道就没有招灾的地方了吗?如果各地都需要朝廷拨粮赈灾,那么应天府的粮仓,能够支应几地的需要?”
老朱皱着眉头,闭口不言。
然后,朱寿又说道:“至于第二点,其实我觉得更加是胡扯!灾民们中间,是有泼皮无赖,这事不假。但是,朝廷如果派兵严加看管的话,更容易激发出他们的逆反心理。爷爷,你自己也说,他们这些人流离失所,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如果被他们误会朝廷的行为,激起民变,反倒是不好了!”
“至于第三点……以灾民治灾民……爷爷,不是我说,朝中的那些大官们,根本不懂得人心!”
“古往今来,但凡有利益,人就会迅速划分成不同的阶层,一层盘剥一层。如今,朝廷让更是人为的将这种阶层划分出来。假如让您治理灾民,相信您能够秉公分发粮食。但是,你能保证其他人也能这么做吗?”
“要知道,在当地德高望重,可并不代表着这个人就是一个好人。爷爷您莫不是忘了,唐朝的那些门阀望族,好人没有几个,反而无恶不做者比比皆是?”
紧接着,朱寿又下定结论,说道:“不论如何,这种赈灾方法,只能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屁用没有!折腾到最后,反而到处都是问题。”
听到朱寿这话,老朱极为惊讶。
他忍不住问道:“你说这三策不好,那你有什么妙计?”
朱寿点了点头,极为自信的说道:“我自然是有办法的!爷爷,你觉得以工代赈如何?”
听到这四个字,老朱不由得瞪大了眼睛,然后连忙问道:“何谓以工代振?”
朱寿笑道:“爷爷,我之前跟你说那个养猪的计划,你觉得如何?”
老朱点了点头,说道:“你那个办法,如果真的做成了,自然是极好的。不过,这跟赈济灾民有什么关系?”
朱寿摇头晃脑的说道:“有啊!那可是真是太有了!”
说着,他摊了摊手,冲老朱说道:“爷爷你看啊,我们如果要让全国的百姓都养上我们提供的种猪,即便是我绞尽脑汁,也得按部就班进行谋划。十年之内能做成这件事情,就了不得了!”
“我最近正发愁,不知道怎么展开呢,现在不正好徽州大灾,刚好给咱送来一大批壮劳力吗?”
听到这话,老朱更加迷惑不解了。
老朱说道:“养猪见效慢,还不等猪养起来,那些灾民就饿死了,你这算是什么办法?”
朱寿笑了笑,说道:“爷爷,你不要急,先听我说。我的计划也分为三步!”
“第一步,自然是赈济灾民。只不过,不要朝廷拨放粮仓的粮食,而是让应天府的富户们施粥赈济灾民!”
老朱皱了皱眉头,问道:“这是为什么?”
在老朱心里,百姓是自己的子民,灾民是,富户同样是。
赈济灾民,本来就是朝廷的责任。
现在让富户们出钱出力,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