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厄连忙点头,与少爷苏允德匆匆见礼后,便领着他们继续向内,绕过一道垂花门,便在廊下看见了也等在椒房殿外的苏允棠。
看清苏允棠之后,素来沉稳周全的无灾,面色也不禁一变,撂下手中的小少爷,几步奔上台阶,心疼道:“只半年没见,娘娘面色怎的差成这幅模样?”
苏允棠还在解释:“哪里差了,不过这略有些风寒……”
可无灾早已一把攥住了苏允棠手心,半扶半拽的带着她进了殿门:“手心这么凉,出门怎么的连个手炉都不带?我就知道,去厄禁不住事,这粗心又冒失的性子,不给旁人添乱就不错了,哪里能看顾娘娘!”
刚刚还被“刮目相看”的去厄姑姑,转眼之间就被训的一声不敢吭,低着头,灰溜溜的去拿手炉。
无灾看都不看她一眼,只顾着将苏允棠安置在暖暖和和的绒裘之间,又一句句问她的昨夜起居,今日衣食。
等到问清苏允棠清早只用了一碗清粥,连小林太医嘱咐驱寒补气汤药都只勉强
吃了半碗后,无灾娴静温柔的脸色便变得紧绷严肃:“奴婢一开始,就不该撂下娘娘出宫!”
这种情形的无灾姐姐,实在是没人敢惹,苏允棠也只能讪笑着,拿自个四岁的嗣弟打岔:“呀,允德又长大了,还记不记得姐姐?”
无灾一向周全,再是忧心,也不会当众落了苏允棠的面子,闻言也只得先起身抱起了一并进来的小少爷:“少爷来,见过娘娘。”
苏允德刚过周岁时便过继到了将军府,又一直由无灾精心教养,原本就被教的过分懂事,加上打从知事起,便一直有人告诉他宫中皇后是长姐,是他唯一的亲人倚靠。
如今四五岁的孩子,说话走路都很利索了,懵懂间也懂了不少事,虽难免有些生疏害怕,却也带了单纯的恭敬孺慕。
小小一只的小人儿,摇摇晃晃的走过来,一本正经的一拱手:“允德见过娘娘。”
声音里都带着稚嫩的奶气。
苏允棠的眼眸立时软了下来。
父亲第一次起念过继嗣子,是刘氏初立,新帝登基。
那时苏允棠刚刚进京,身披翟衣,自觉诸事圆满,听闻父亲的打算后虽没反对,却也娇嗔玩笑过:“父亲还是偏心,明明这么多年都说只有女儿一个就够了,最后还是想要一个儿子!”
此刻想来,那时的她何等糊涂天真?
正如她所言,父亲若是当真想要儿子,为何这么多年不去纳妾续弦?这时才提起过继嗣子,分明是天不假年,又实在放不下她这个唯一的女儿,要用嗣子来撑起将军府,好在病逝之后,为她留下这最后的归处与庇护。
父亲处处都考虑过了,千挑万选,在出了五股的偏远族亲里定下了小允德。
一个不过周岁的幼子,什么都干不了,苏家实际只由无灾一个女子掌管,孤儿弱女,不但能让天子困于名声。
更重要的,是有忠心耿耿的无灾姐姐在,便不会出现成丁的嗣子打着伦理纲常的名头,反而踩在苏允棠这个正主头上的糟心来。
那小小一团的孩子,被送进空空荡荡、前途莫测的大将军府,只是要用他顶起一个沉重无用的虚名,可由此带来的荫蔽,却是遮在她的身上。
刘景天以为自己的皇后不常召见幼弟是因为没有血缘,心存成见,要不然就是顾忌他,不肯落下把柄软肋。
但其实除了这些,更多是因为苏允棠对这个弟弟心存愧疚,不敢多见。
这时见了看见拜在面前的幼弟,苏允棠将人抱了起来,夸赞宽慰了几句后,便只将小家伙安置在了一旁的罗汉榻上,上头摆了提早准备好的蛋羹奶浆,还有苏允棠小时候玩过的小弓玉马,让去厄哄着去顽。
小允德知道娘娘要与苏安人说话,也不混闹,拒绝了吃食点心,就乖乖捧着小弓坐在榻上,一点声响都不发。
苏允棠心情便越发复杂:“允德教的太好了。”
无灾点头:“小少爷一向懂事,不叫人挂心,倒是娘娘,在宫中如何?听闻陛下圈禁,咱们都格外担心。”
有夏苍秋净两双眼睛在一旁盯着,苏允棠也没法说太多,寥寥几句说了自己被罚圈禁的缘由经过。
无灾神色沉静:“娘娘太冲动了些,当今子嗣空虚,贤妃既然有孕,娘娘就该派人好好照料着,若是日后当真生了皇子,便抱进椒房殿来,岂不是未来有靠?”
苏允棠不爱听这个,只岔开话题问起了外头的新鲜事,尤其是与家里有关的消息。
她召家里人进宫的,原本就是为了弄清楚刘景天反复与杀意的缘由。
可叫苏允棠失望的是,无灾姐姐的说法也与周光耀差不太多,天下太平,匪患渐定,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新闻。
苏允棠越发疑惑,正沉思间,面前无灾却又提起了圈禁的旧话,一句句劝她收敛性情,去与陛下认错请罪,不要辜负了陛下的宽待,日后再有了子嗣,一辈子才算圆满。
苏允棠不敢相信一向体贴她的无灾姐姐,会对她满口这样“好意”劝诫,可自小的情分,又让她不忍心在难得的相聚之时口出恶言。
就这般默默憋屈了一刻钟后,苏允棠终于忍不住的起身送起了客:“瞧着允德也困了,只怕小孩子家认床,还是回去好好歇息吧!”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