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个谎言,不是建立在信息差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真正能够凸显出一个骗术是高是低的,就是这谎言的内容,究竟经不经得起查。最为低劣的谎言,它的每一个字,都是假的,只能唬一唬,没有任何见识的小孩。
而高一级的谎言,则是半真半假的,而骗子则会侧重讲述,其中真实的部分,以掩盖虚假之处,以图让人上当受骗。这也是世间,最为常见的谎言。而最高级的谎言,则是全由真话组成,无论是从整体来看,或是从每一个字着手,它都是无比真实的,无论你是一无所知的黎元,还是博学多才的鸿儒,都难以从中,挑出它的半点不是来。
因为这种谎言的本身,就是真相——一部分的真相。
黑齿影寒在给梁祯的军书之中,着重分析了不取寿春、合肥的弊端,并一再强调,若不能取此二城,则徐州的千里沃土,将不能耕种,驻军的粮食,也只能依赖其他州郡的供给,如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给邻近的州郡造成极大的困扰。
接着,盈儿又分析了荆州的局势,表示关羽在荆州已整训军马数年,极有可能,趁着此刻,梁军东西两线作战,兵力匮乏之机,勒兵北进,那许县就危险了。最后,黑齿影寒还一本正经地将目光投向西面,表示汉中刘备虽强,凉州又有马超等贼威胁。但留镇关中的钟繇等人,均当世重臣,且马超等人也在前年的潼关之战中,元气大伤。再者,梁琼乃大将之才,最近又胜了刘备两阵,故而梁军在西线,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占优的。
到此,一份标准的报告式文书就算完成了,里面不仅分析了当下的情况,给出了梁祯三种选择——东线扩大优势,保住南线,增援西线。同时又在不会让梁祯觉得,自己是在教他做事的情况下,暗示了自己认为的侧重点——先东、再南、后西。
可以肯定的是,这封军书中,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不掺半点假,而且它最后隐隐举出的建议,也是符合梁祯的潜意识的——毕竟,此番梁军号称步骑六十万,云集徐州,要是初战得胜,那是自然得乘势进军寿春、合肥二城的,不然留着此二城在孙权手中,始终会是一个祸害。
至于南线的荆州,是人都知道,关羽早已磨刀霍霍,随时要北伐中原,“复还雒阳”,因此盈儿要梁祯重点提防关羽,也是合情合理。至于西线,先不说距离雒阳甚远,而且梁军目前,还是占优的,排在最末也是合情合理。
但这问题,就偏偏出在这个合情合理上。因为黑齿影寒在军书之中,压根就没有认真去分析过,这西州的第三股重要力量,汉羌叛军及当地的氐人,对于这汉中之法的看法,仅是以一句‘他们已元气大伤’来带了过去。
当然对于这点,盈儿也是自有话术可圆——早在一年多前,她就跟梁祯提起过,马超等人只是败退出关中了,但还盘踞在陇山之中,而且这陇南山区,还有数不清的氐人部落,这些部落对汉庭的态度,还尚是未知呢。
但纵使暗示已经如此明显,梁祯也还是没有令梁琼先平凉州,再进军汉中,而是任由他自己做主。那既然太师的意思是凉州的态度如何,并不影响大局,那难道我就非要跟太师唱反调,而不能承认是自己杞人忧天了,战略眼光不及梁太师吗?
当然,这邺城之中,也是有聪明人在的,就比如接替荀彧担任尚书令的华歆。华歆在蒋干离去的第二天,就登门拜访了。
“竟是尚书令亲自,霜未能远迎,还望尚书令赎罪。”
“哎,梁君客气了。”两人在夏府门前互相谦让一番,而后便并排走在那因岁月的侵蚀,而显得坑洼的石板道上。
黑齿影寒觉得很奇怪,事关华歆肩上的担子,可一点不轻,光是东线十一万梁军,西线五万梁军每天的后勤供给,就足够令他焦头烂额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华歆,在这百忙之中,抽空来看自己呢?
“歆自接替荀公,任尚书令以来,日夜不敢有怠,唯恐辜负了太师之望,有愧于对荀君之诺。”华歆边“呵呵”地笑着,边摆出一副疲态,“可今日,歆便遇到了一难题,故而特来像梁君请教。”
黑齿影寒眼眸一转:“尚书令抬举霜了,霜不过一武夫,怎懂国家大事?”
“哎,梁君莫要自谦。”华歆赶忙将黑齿影寒的话给否决了,因为他今日之所以来这里,就是想让黑齿影寒也掺和进这件事来,因此是绝对不能让她将自己给摘出去的。
“三十年来,太师平贼寇,伐胡虏,于江湖兴百业,于庙堂整朝纲。于社稷而言,实乃大功一件。”华歆不待黑齿影寒再说什么,便将自己要说的话,给一股脑地倒了出来,“故尚书台之意,当太师伐孙权获胜归来之后,便上奏陛下,请陛下册封太师为魏王,以彰太师平天下之功。不知梁君以为,此事可否?”
黑齿影寒差点没被华歆的这番话给吓死。因为她就算再蠢,也知道大汉有一条祖训,叫: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虽说,梁祯现在确实是有大功于汉庭,而且梁祯称王,也符合包括她盈儿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利益。但这到底是违背祖训的事,更无异于直接宣示天下,梁祯的反心,是昭然若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尚书令,霜已致仕多时,这册封之事,尚书令何不与朝中百官商议?”
华歆嘴角一弯,笑道:“梁君随太师征战三十年,论功劳,若居第二,则无人敢言首。故而这联名表上,亦当是以梁君之名居首。因此,以歆愚见,此事定当先征询梁君之意。”
说着,两人已经来到夏府后院的那座,湖畔小亭上,此时的后院,早就被清理干净,丝毫没有了官渡之战那一年的阴森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