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天体如果撞上地球,后果自不必说,必然是同归于尽。
因此,人类把北欧神话中代表绝望与毁灭的黑龙尼德霍格的名字送给了这颗小行星。
人类陷入了恐慌。关键在于,从这么远的地方出发,避开所有引力干扰直达太阳系中心,其精准度丝毫不亚于隔着太平洋瞄准一个靶心。
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科学家们提出了大量假设,但无一经得起推敲。最终让人信服的唯一解释是,这颗小行星是人为操控的。原因在于,一旦戴森球全部建造完成,人类将一跃而至二级文明(掌握其所在恒星的全部能源),这有可能影响甚至威胁高等外星文明的地位。
建造戴森球和发现尼德霍格的时间如此接近,也许并非巧合。
这或许是人类距离发现外星文明最近的一次。
2117年6月,我高考落榜。
在老师眼里,我非常聪明,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但也会因此缺乏耐心和专注,所以落不落榜都有可能,并不意外。
在我痛定思痛、准备复读的时候,一则全民公告改变了我的命运。
8月,联合政府发布公告,要在全球范围内征召志愿者,经选拔和训练后,乘坐飞船前往尼德霍格。联合政府将根据实地勘察结果,制定人类的生存计划。由于尼德霍格遥远,往返需要大约40年,所以报名年龄限16~25周岁。
十几年的航天梦想在那一瞬间爆发,我没有犹豫,当场报了名。
家人坚决不准,甚至以生命相威胁,我只好妥协。我说,我不过是去见见世面,很快就回来了。因为以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自然会被淘汰。
这是实话。当年的我确实没想到自己能一路通关。
令我大感意外的是,韩亮居然也出现在了选拔基地。
韩亮和我自幼相识,堪称差生模板——成绩倒数,结交狐朋狗友,抽烟喝酒——他为什么会报名?
经不住我再三追问,他告诉我,他不想上学,打工也没人要,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既然如此,何不放手一搏?
「动机不够纯粹。不是真心热爱,恐怕坚持不到最后。」
「我知道,」韩亮笑了笑,「等上了飞船,我再告诉你。」
第一轮选拔很简单。做几个体检项目,填一份表。
表的内容已记不清。我只记得,它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你是否真的决定报名,因为这次飞行历时40年,对于参与飞行的人来说,这是正值人生壮年的40年。你将中断学业,放弃理想和心爱的人,告别家人。当你返回地球,虽然联合政府会赡养你终生,但你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没有家庭,也没有后代。你可能会在极度的后悔中度过余生。
这份表劝退了很多人。
这次轮到韩亮费解了。在他眼里,我是个大学生材料,前途无量,再怎么热爱宇宙也不至于为之献身。更重要的是,他家里有弟弟,我没有。
「我知道,」我笑了笑,「等上了飞船,我再告诉你。」
那天之后,韩亮似乎变了个人。
他戒了烟酒,每天锻炼,早睡早起。短短一个月,他竟减重十几斤,而且神清气爽,精神焕发。
能让一个堕落了快二十年的浪子产生如此变化,我想,他一定有非去不可的理由。
第二轮选拔在9月中旬。我请了假,瞒着家人,和韩亮一起去了基地。
这轮选拔比之前多了几个体检项目,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适应性测试。
我们被固定在一个球形设备里。随着设备无规则翻转,我们也跟着天旋地转,地动山摇。半分钟不到,便有人疯狂示意暂停,然后跑出去疯狂呕吐。
我不知道自己坚持了多久,那几分钟的记忆,至今都是一片混乱。
基地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个适应性测试比起真正的太空飞行只是小意思。想要达到要求,我们还要接受比这残酷十倍百倍的训练。当然,随着科技进步,现在的训练比一百多年前已经轻松了很多,但也绝非常人所能承受。
至此,志愿者已经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了。
当天最后一个项目,是抗压测试。
宇宙飞行看似浪漫,但大部分时间其实是枯燥乏味的。因为窗外没有美景,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
途中经过的太阳系各大行星也许会为枯燥的生活带来一丝独特的风景,但在99%的时间里,窗外什么也没有。
意志再坚定的人,也难以在这种环境下长期生活。
联合政府想过用人工智能代替我们。但考虑到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远的飞行,充满各种未知和不确定性,为防止人工智能在某些情况下选择自保而放弃做出对全人类有益的选择,只好放弃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