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惠妃这等有大势力在背后撑腰的女人,真的瞧不起靠服侍圣上上位的宫女,被她拿住这把柄,直接把德妃一撸到底,让她从四妃之一回到她该待的位置,作为宫女,顶了天只能升到常在,所以,宫里如今就没了德妃,只剩下一个德常在,这些十四都还不知道。
而四爷的名字被彻底记在佟佳皇后名下,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子。可不让德常在愈发得恨意难消。
说实在的,宫里很多人对此还挺满意的,被个包衣奴才压头上,是个大家族出生的闺女,就觉得羞辱,这也就是在皇家,若是在普通人家,那还不得被人骂死。
第105章大老爷回京
年氏还是按当初约定好的时间入府,曾经年羹尧可能对四爷用处颇大,眼瞧着四爷势力越来越大,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入府的年氏没有得到她当初期盼的地位,依旧是以格格的身份,抬顶小轿就算嫁入了四亲王府,甚至还不是身份最高贵的那个格格。
有迎春的前例在,所有格格的入府,都不能比她更加张扬,虽然迎春昔日的入府实在是没什么说头。但架不住人家如今地位高,连福晋也不能顺便打她的脸,更不用说那些格格们了?
不过还好,迎春入府时嫁妆挺多,这算是嫁入四王府唯一可以筹划的东西。
四王府上有两个侧妃的位置,如今一个都还没有,年氏在嫁入前,满心以为她可以占据一个,等入府后才知,原来这两个位置早已有了人选,只是这人选还需要等几年才能授封。
没错,迎春侧福晋的位置毋庸置疑,便是年氏都不敢跟她争抢,有这么个女人在四王府上,荣国府那般大势的人家,算是跟她四爷挂上了边,不管是四爷还是四福晋,都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到她头上去。
而迎春才十多岁,还有一两年才长大,所以,她这个第一的侧福晋不能授封,第二个只能老老实实等候,不过好在爷也知道对李氏不太公平,生儿育女那么多个,说好的侧福晋得延后,所以,第二个侧福晋的位置,也基本板上钉钉。
即便她年氏命好,这两年内能给四爷生个一儿半女的,也及不上李氏了。
李氏年龄的确有些大了,跟着四爷那么多年,多少有点面子情,一个刚来的小丫头片子就像取代她的地位,除非她是迎春这等有要命靠山的。
年氏在迎春那儿,根本不值一提,李氏想对付她轻而易举。想当初这女人还敢提要以侧福晋的位份入府,就因为他哥哥对四爷有点用处。
想想她盼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得到的承诺,差点因为这么个丫头片子毁于一旦,李氏也不能放过她。
而且,四福晋看她也不顺眼,一个还没入府的丫头就仗着身份敢要这要那,她弘晖的世子之位,怕是她也算计过吧,所以,府上势力最大的两个女人默许了要对付她,底下那些办事的很是尽心尽力的办。
这事办得颇为隐晦,没达到当初对待贾元春那样。
园子多是好的,离四爷府上不远,可旁边就住着个贾元春,想来四爷是不愿多看贾元春一眼的。再加上她那院子里摆上的各种花卉,乱七八糟的平白糟蹋了好花,就能让四爷瞧不上她那个人。
多余的事不需要多做,四爷那么精明的人如何能不知?甚至李氏还吩咐人好酒好菜好点心得奉上,让四爷知晓她有多能吃,有多飒爽。
四爷原本对后院就没太多的想法,也不沉溺女色,所以稍稍看眼,便对年氏提不起什么兴趣,只守着规矩在她入府后晃悠两天,便再没去过那地方。
那院子俨然又成了下一个冷宫,东厢住这个让爷厌恶的贾元春,西厢住这个让福晋讨厌的年氏,底下奴仆们都对那片地绕着走。
受尽委屈的贾元春到底没能生出个孩子来,六个月大流出个成了型的男胎,哭得肝肠寸断的同时,也更加怨恨贾迎春。
后院那等手段,她一个无权无势的根本防不住,更何况,连爷都不希望这胎生下来,谁还会尽力保住?说到底还是元春自个用错了手段,机关算尽也没得到人心。
她的流产在四王府上甚至没弄出点水花来,大家伙儿好似都忘了她,她小产了旁人都不关心。
看到如此凄凉景象,年氏心惊胆颤不已,也就不敢谈及她哥哥的事。说实在的,这贾元春的身份地位比她更高,那可是荣国府的嫡长女!那迎春只是个庶出的啊!
安分下来的年氏突然有些后悔,若是能提前一两年入府多好啊,他哥若是不多留她几年,现在的局势就不是这样的了。
一旦住进了冷宫,那后半辈子真的没什么盼头了。这与她想想中的场景,真的差距太远了。
迎春一年年的长大,人越发出落的标致可人,荣国府的风水的确好,生出的孩子都那么俊。看着她长大的福晋,都有种自家女儿初长成的错觉。
说实在的,迎春比弘晖大不了几岁。有四爷那般兢兢业业的教导,弘晖少年老成的样子,看在人眼中甚至比迎春还要大些。
被保护的很好的迎春做到了当初贾赦告诫她的,没多跟贾元春来往,也没自持身份搞事,她一如既往得安分看在四爷眼中,都是个好的,也让人格外怜惜。
四爷其实也挺喜欢往迎春那儿坐坐的,迎春学了点揉捏的功夫,在她那儿休息会儿,精神会放松许多,那些公务繁忙也可以稍微放置一旁。
对此,四福晋也是高兴的,四爷年纪轻轻要承担那么大个重担,难免精神不济容易疲惫。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三年,迎春和李氏成了四王府的侧妃,隔年,便可以入主后宫了。
太子爷和大亲王的所有事情都交到了四爷手上,由他担起担子,对跟随两位阿哥的所有派系都好,到底大家都是后来跟随的,不分什么前后,也不分什么嫡系旁系。
四亲王的行事风格也逐渐让人知晓,他的公正分明其实大家伙儿还是挺满意的,唯一不满的,就是太过勤勉,弄得他们这些朝臣,都不得不一样勤勉。
太子爷和大亲王亲自与圣上说得这事,父子三人安安静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