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二人的事业,进展都十分喜人,在这些年间,大乾国的实力可谓是蒸蒸日上,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在司徒曜和谢氏二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大乾国几座重要的城池之间,连铁路都铺好了,更不用说其他的机械设备,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也都一一推广到各地,百姓们每年收获的粮食在增加,而需要缴纳的税款却低了不少。这倒要归功于各类工厂和海运贸易了,商业税永远比农业税要高出许多,更何况是海运这等暴利行业,为大乾国提供了一大批银两,故此司徒昱把农业赋税降低了许多。
还有各地的蒙学学堂和百工学堂,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各处工厂输送了不少工人。整个大乾国都充满了一种久违的活力,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朝中的不少老臣,每每提起如今的皇帝和皇后,都是一幅与有荣焉的样子。
如今连最偏远的边疆、最稚嫩的孩童,都知晓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是天神转世,特意下凡来拯救他们这些穷苦百姓的。
不过司徒曜和谢氏二人,如今却有了新的烦恼,而且还是无法解决的烦恼。
老皇帝去世已经五年多了,前三年司徒曜借口守孝,免了后宫选秀,谢氏自然也很省心。后面两年,正是开拓海外领土的重要时机,司徒曜几乎吃住都与大臣们一起,累的胡子都没时间刮,更别提进后宫了。
而百官呢,这几年都被司徒曜折腾的够呛,再加上后宫原也有两个皇子和一个公主,都是当初废太子留下的孩子。谢氏把他们照顾的很好,太傅也说皇子们天资聪颖,故此大家也没有想着催婚催生。
可现在一切都走上正轨,终于闲下来的群臣,就开始为司徒曜的后宫着急,无休无止的上书,奏请当今陛下扩充后宫选秀女。
司徒曜烦不胜烦,他做了这么多年的任务,早就脱离了这种低级趣味,如今除了多攒点功德值,早日修成鬼仙外,并没有其他想法。
可惜那些老大臣不是这么想的,有些都到了乞骸骨的年纪了,每日颤颤巍巍的上朝就是为了催生。
司徒曜被催的头都大了,谢氏却每天在后宫乐得看戏,反正原主当年小产伤了身体,太医诊断过已经是极难生育了。这件事在她看来,是万万催不到自己头上了,可惜世事难料,添堵的人虽然会迟到,但是永远都不会缺席。
这一日用过早膳后,谢氏正在偏殿练字。青芸悄悄走进来,觑着她写完了一副大字,这才上前禀报道:“主子,荣国公夫人昨儿递的请安折子,如今已经在殿外候着了,还带了她孙女儿贾氏元春,和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一起。”
“那就请进来吧。”谢氏放下笔墨,旁边静候的宫女忙上前,服侍着她净了手,又簇拥着她进了大殿。
待到谢氏在高位上坐定了,青芸方才领着贾史氏和贾元春和一个小女孩一同进来了进来。
贾家三人低眉顺眼的进了大殿,忙不迭的就要跪下行礼,刚跪到一半,就被谢氏止住了:“青芸快快扶老夫人起来,老妇人年纪大了,不必如此多礼了。”
贾史氏闻言,倒是没有坚持跪下,只还是行了个福礼。倒是贾元春和那小姑娘,结结实实的跪下磕了个头,方才起身站到贾史氏身后不动了。
“这是荣国公的大孙女?长得这般大了,本宫倒是从未见过,是个可人疼的。”谢氏在昨天接到折子的时候,就有些模糊的预感。如今见了打扮的如枝头凝露般清新淡雅的贾元春,和旁边一脸怯怯的小女孩,心底对贾史氏此行的目的,就更明了了三分。
贾史氏见谢氏面上含笑,对贾元春一副很喜爱的样子,心底便有了几分底气,含笑道:“当不得主子娘娘夸赞,她小人儿家家的,臣妇此处也是带她进来给娘娘磕个头,见见世面。”
“本宫瞧着倒是个美人胚子,国公夫人一向会教养女孩儿。您府上从前出来的敏姑娘,本宫如今还记得,模样出挑儿也就算了,难得的是文采风流不输于男子的。”谢氏对贾敏确实印象深刻,毕竟是为了善堂出钱出力的,夸奖起来也是毫不犹豫,“如今敏姑娘嫁了人,是随着林大人去了江南了?本宫记得上个月传来的消息,她把江南的绣坊揽了过去,做的很是出色。”
贾史氏听到谢氏夸奖贾敏,顿时便高兴起来,一脸掩饰不住的喜色:“臣妇那女孩儿,也是跟着娘娘的教诲行事。从前在家时,便想着向娘娘学习,如今若是能为娘娘分担些,倒是她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