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国明看来,在霞山要被淘汰的企业,搬到衡岳这种内地地区,却还是新兴的产业。比如,霞山一家曾号称天下第一电子大厂的余元电子厂,员工最多时达八万之众。
然而这种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公司,完全依靠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企业,已经没有在霞山生存下去的必要。
因此,余元电子厂就成了霞山必须清理出去的企业。
这种能极大解决就业的企业,进入衡岳市的第一个优势,就是能极大满足本地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梁国明在与衡岳市洽谈产业转移时,就将这个优势淋漓尽致地渲染了。
霞山工业园落地衡岳市,被衡岳市一些干部称为“租界”。因为在合作之初,霞山方面就提出了工业园区内的一切问题,均有霞山负责。衡岳地方政府不可插手。
工业园的用地也是衡岳市政府划拨的土地。但是,园区每年要向衡岳市缴纳一笔数额比较大的管理费。
不可否认,霞山工业园落地衡岳市,确实解决了衡岳市过去就业的沉重压力。
据当年年底统计,衡岳市的就业率达到了历史空前高度。几乎做到了只要想做工作,就必定有工作职位在等着他的局面。最夸张的时候,衡岳市还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用工荒。
一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达,第一要素就是看就业率。如果一个地方没有闲人,人人都有职业,势必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许一山当初答应梁国明将工业园落户衡岳,就是看到了市场就业的前景。
如今,有人开玩笑说,衡岳的产业工人是冰火两重天。
霞山工业园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本营。这里不需要技术含量,每天重复不停的流水线,消磨了无数人的青春。
而后成立的衡江集团,技术优势已经是霞山工业园不可比拟的存在。
衡江集团宣告成立,结束了衡岳市技术工人外流不可遏制的现象。同时出现了一股不可逆转的“回流”现象。衡岳市政府出台的技术人才引进计划,掀起了一股飓风,目前,已吸引全球各地高精尖技术人才三千余人投奔过来。
衡岳市政府出资建设的“专家小区”,已经成为衡岳市一把战无不胜的利器。
在目前的衡岳市,“失业”二字已经成为耻辱的标签。
也就是说,衡岳市是零失业城市。
接风宴热烈而和谐。梁国明举杯感谢衡岳市各级领导对霞山工业园的支持与帮助。说到动情处,梁国明居然眼含热泪道:“我是中部人,谁不爱自己家乡啊!今天看到我们衡岳市蓬勃发展的势头,说句内心话,我比谁都要激动,都要感觉到幸福。”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霞山与衡岳,就是珠联璧合的楷模。来,为我们霞山与衡岳美好的未来,大家干一杯。”
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梁国明突然对很少说话的许一山低声道:“老许,等下我有事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