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崇祯五年邓玉函在北京病逝,使得西方传教士的铸炮方面的人才出现了空白。于是汤若望便成为了传教士中的铸炮第一人,帮助崇祯皇帝铸造了500多门各类的技术先进的火炮。
而事实上,崇祯皇帝也只对传教士的铸炮,修订天文历法感兴趣。至于传教事业,却并未获得皇帝的大力支持。
“大人,那么一言为定!我耶稣教可以为您翻译书籍,而您允许我们扩大传教范围,并保护我们的传教利益!”汤若望毅然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在中国传教,不依靠实权官员的帮助,是不可能有什么成果的。明末天主教势力,在徐光启逝世后,仅仅局限于南京、北京、松江等等少数地区。
想要继续发展,会受到巨大阻力。
在汤若望看来,眼前这位肖图白大人,是皇帝身份的一名宠臣,但是权势却比徐光启更强。与这样的当权者做交易,也是为了传教事业!
可惜的是,这位肖大人并不信教。。。。。。
事实上,肖图白也不可能去信教,因为他本身就是以中国传统封建迷信神话自己,堂堂一个“谪仙人”,一个从天上下凡的神仙,如果去信仰西方宗教的话,肖图白努力神话自身的成果便付诸东流。…;
钦天监原本有8名西方传教士,不过有四人随着年事渐高,已经病逝。此时的西方传教士仅剩下4人,分别是汤若望、龙华民、艾儒略、罗雅谷。
这些传教士除了宗教上虔诚之外,也都是一流的科学家。
而且,这些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往往只用几年时间,便能够熟悉的使用中文,居住十多年之后,便能够用中文创作书籍。由此可见,这批家伙人人都是天才。
而除了4名正宗的欧洲教廷派到中国的传教士之外,还有百多名传教士们的助手。这些助手有的是来自于欧洲的专家,也有一些的大明本土的专家。
在钦天监的体制中,西方人饥渴的学习中国的各种文化,而中国人也谦虚的学习西方的语言和学术。整个钦天监之中,大约有2000多人。
而精通中西语言,能够翻译西方的学术书籍的人才,大约有300多人。当然了,他们基本上都肩负着观测天文,继续完善历法的重任。
在肖图白看来,修订天文历法虽然很重要,但是这是长期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出成果的。
而现如今,有1300多本西方的学术书籍,这里面蕴含着大量的宝贵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给翻译过来,比如一些的物理、化学、医学、矿产、机械之类的知识很快就能够被吸收,化作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而里面的西方的数学书籍,更是弥补中华文明缺陷的关键!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明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世界各大文明的总和。而中国的宋朝、明朝的文人,也热衷于研究自然科学。比如,明朝的《梦溪笔谈》,明朝的《物理小识》之类的百科全书级自然科学研究笔记。
这这些中国学者的自然科学研究笔记里面就可以看出了,中国文人中,也有一部分的发烧友,疯狂的进行科学实验,总结了一系列自然科学研究的结论。
中国古代既不缺发明家,又不缺科学家,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产生工业革命,没有搞出牛顿三大定律一般旷世的成果呢?
原因在数学——中国古代的工匠也好,爱好研究自然科学的文人也罢,也热衷于做实验。但是,没有以数学作为工具,那些经验的总结,就不能够达到科学的高度。
直到徐光启时代,才真知灼见的提出了——“以数学为根本”!
徐光启认为数学是万事万物的最根本道理,许多数学公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数学公理、定理的基础上,去进行研究,才能够研究出本源奥秘。
第六十八章 传教士(三)
明末的“西学东渐”之中,不少士大夫成为天主教徒,最有名的一名莫过于徐光启。不过,徐光启最初是为了学习利玛窦的学问,才会受洗礼成为天主教徒。后来徐光启如愿以偿,跟随利玛窦学习数学、几何等等知识,并且与利玛窦一同翻译《几何原本》。
不过,徐光启和利玛窦两人的翻译效率也太差了,几十年时间还没有将《几何原本》翻译完本。这里,除了徐光启在官场上,利玛窦在宗教事务上,分散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文言文翻译的弊端。如果换做是白话文去翻译,用不了几年便可以翻译完本。
而徐光启在拜师利玛窦手洗成为天主教徒后,又开始拜访多位西方学者,使得徐光启除了数学几何之外,又开始精通了火器、机械、农田水利、光学、天文等等各种学问。
在自然科学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