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
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在南方如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
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煎盐那样费力,历史上却一直在采用这个方法。
在西南有的井盐区因为煎盐,将周围的树木砍伐光了。
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最后也使得盐井因缺乏燃料而停产。
当然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西南井盐产区光照少,盐工们不可能想到让太阳来晒盐。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岩盐,也叫石盐。
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石头,也是一种用途非常大的矿物。
岩盐透明或者半透明,很容易敲碎,有点像冰糖,但味道是咸的。
岩盐埋藏在地下几百米到几千米的深度,经常和石膏,芒硝,还有钾盐哇一起作伴。
它们都是好几千万年以前,因为海水或者湖水蒸发结晶形成。
赵枢想要改进产量,就必须要从海盐晒制法以及岩盐上改进。
海盐晒制,赵枢已经有比较好的方法可以传授下去。
晒制海盐,并不是夏天最热的天气就好。
晒海盐的最佳季节,其实是春季。
因为春季时气温也高,偏北风大,有利于晒盐。
夏季时降水多,不利于晒盐。而秋季和冬季气温就较低了。当然,也能晒,但春季产量最高。
赵枢要和他们讲清楚自己的计划。
他知道这群盐司的官员,绝对无法想象如何改变盐目前的状态。
但就是因为很难,这才是赵枢过来的意义,也是宋徽宗将他册封户部侍郎的目的所在。
不然他过来做什么呢?
在所有盐官们密密麻麻的注视中,赵枢负手而立,随后道:“接下来,本王讲解改变盐目前状况的办法!”
听到这话,韩木吕等人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因为这实在是太让人无法想象了。
赵枢道:“第一,我们必须加大盐的产量,将其量提升上来。
第二,将盐价格降低,让吃不上盐的大多数百姓都买的起盐。
只要价格降低,提高盐的质量,从而遏制私盐,才能为朝廷获更大的利。
并不是盐贵,朝廷才能赚钱。
只要大宋所有吃不上盐的百姓,以及只能买私盐的百姓,全部购买咱们的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