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战士们身上的大面积的脱皮,说明了当时的情况是多么恶劣。
我也不知道当时抗洪的激烈程度,毕竟我们过去几乎是收尾的。我就给你们描述一下我接待过的战士吧,名字我就不记得了,毕竟我在那里也就是个帮忙的,主要诊断的还是军医。
大家都知道,被水泡了,时间过长,皮肤会变得发白发皱。但是,你们谁见过泡烂的?在水里泡的灰白色,腐烂了,连烂肉都没有血色。你们谁见过?我见过,而且不止一名士兵!这样的士兵我搀扶了不下三十人!
以前在书上看过,越南战争时期,有人泡在猫耳洞里,烂档。我还不怎么相信,抗洪让我彻底相信了这些。抗洪过后,不少战士裆部都严重溃烂,有些看上去都是透明的!走路都必须叉开腿,否则没办法走路。
人体有些部位的皮肤都是柔弱的,在水中泡了太久时间的话,这些皮肤只需要轻轻一挫,立刻就能落下来。腋下,腿弯,脚脖子等等都是很薄弱的。我看到很多战士的这些部分都是溃烂的,有些由于长时间的浸泡,估计这辈子身上都会留下一个无法磨平的伤口了。
那时候,我在想,这些地方受伤的战士们,将怎么度过剩下的余生?脸上受伤的战士呢?不是要回家做整容了?这整容的钱,谁掏?
我们是在7月中小8月的时候到的,当时前面已经过去了好几次洪峰了,我们到的时候,没有大洪峰,可以说,很遗憾,也很幸运。
我们的任务主要就是加固,继续加固大堤。
袁传峰,这名来自浙江的大大咧咧的士兵,在加固的时候依然是大大咧咧。他力气很大,别看他矮个头,但是那些沙袋,他一次能抗两个。呼哧呼哧的背过去,放下。然后又跑回来,继续。赶时间,身上的衣服都被磨破,毒辣的太阳将他晒得脱皮,他吭都不吭。
还有王峰,也是这样。长的黑黑的林清彬,也是。罗刚要让他们休息一下,换换手。他们总是说:“哎呀,你是新兵,别累坏了。我们比你们壮实,让我们来!”
每个人都是那样子,每一个老兵,每一个新兵。汗水湿透了迷彩服,然后又被太阳晒干,然后又湿透,再晒干。每个人身上都是白花花的盐渍,平均每个人每天要灌下十几瓶矿泉水,但是却很少有尿的。
喝下去的水全部化作汗水蒸发了。只有七天,我们这群没有和洪水搏斗的士兵都成了这样,可以想象,兄弟部队在比我们更恶劣的条件下是怎么和洪水搏斗的!
别人的抗洪是很轰轰烈烈的,我们的抗洪。。。。。。到此为止吧。
说实在的,这两章很没意思,也的确很无奈的反映出我们那时候的生活。我们带着雄心壮志跑来抗洪,结果混了个蛇尾结束了。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些奋斗过的兄弟们,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生命中少了一段。(更主要的是有些事不能写。看得明白的就明白了,不明白的,那就动动脑子。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水产公司卖什么?河蟹呀!)
七天后,我们接到命令,配合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宁沪杭大战》。
第十九章 拍电影
抗洪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过去了,每个人心里都很郁闷,从嘟囔中就知道大家很不甘心。
大大咧咧的老袁的嘟囔算是一个例子:“他奶奶的,人家抗洪,和洪水干了一架。咱们抗洪,和太阳干了一架!回去一说我也是抗洪了,这算什么事儿!”
王峰也是一脸的不满:“就是,人家抗洪轰轰烈烈的,咱们这,窝囊!”
老蔡打圆场:“哎呀,算啦。我们运气不好,跑过来当了一次工兵!回去吹牛都没有的吹了。”
大家纷纷怨声载道。也难怪我们埋怨,开始的时候,被鼓动的热血沸腾,到了地方了,什么也没遇上!好像是一个拳头握的紧紧地,然后一拳砸在棉花上。那种空虚,难受的想吐血。在我们看来,加固一下大堤根本算不上抗洪。我们认为只有和洪水搏斗了,才叫抗洪呢!
结果干部们就安慰我们,说拍电影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抗洪已经处于一个结尾阶段,让我们再继续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但是这次电影拍摄的是反映解放全中国的关键的一次战役,动用的部队都是以前参加过这场战役的原部队,如果不能展现出老一辈革命人的风采,那才是真的丢人了呢!
一听这个,我们就又兴奋了。没办法,谁让我们都是年轻人呢?虽然抗洪没有展现出自己,那么,这场电影的拍摄就让我们展现出老一辈革命人的风采吧!于是,大家的话题立刻从抗洪转到了即将拍摄电影的话题上去了。
其实我们要参加拍摄的电影应该是《大进军之宁沪杭大决战》,可能名字太长了,结果就成了《宁沪杭大战》。反映的是解放军强渡长江天险,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地区的这一段。
电影主要描写的就是:
1949年4月,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向尚被国民党当局控制的广大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矛头所指首先对准了国民党重兵盘踞的京(指南京)沪杭地区。
1949年4月20日,我百万雄兵分中、东、西三个集团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千里长江防线在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攻势面前土崩瓦解。人民解放军乘胜南下,继而攻克南京,切断浙赣线,占领杭州,直逼上海。为保护上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市区建筑,解放军经过周密部署并作出很大牺牲后,终于5月27日解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我们负责的就是渡江战役的主要拍摄工作,然后还要赶赴洪泽湖,拍摄另一个场景,然后再跟着去另外一个场地负责警戒工作。
于是,我们便开赴到了京杭大运河边上,在一个渔村住了下来。
也许是南方的气候问题?我们到达渔村的时候,河岸两边的小麦已经是金黄色了。风吹过,金色的波浪翻过,带着一股清香。抗洪那阵的疲惫到了这里,一下子被吹的无影无踪。
运河挺宽,这岸到那岸,如同黄河一样,看不到对岸。河上也很安静,只有几只渔船在河面上静静的漂着。水鸟在天上滑行,时不时的冲进水中,有时候能带走一条小鱼,有时候什么也没有。风吹过水面,阳光下点点的涟漪如同碎金。
由于人数过多,大家只能分散开到整个村子去。我们班住在河边的一家二层小楼里面,主人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农民,很和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躲躲闪闪的。也许是这么多当兵的来了,他们以为打仗了?
刚到地方,没我们什么事儿。正赶上麦子成熟,干部们便要求我们帮助老百姓收麦子。呃,为什么不用收割机???
好吧,那我们就帮助人家割麦子好了。那个。。。。。。镰刀这玩意儿怎么用的?
别笑啊,我们这里城市兵比农村兵多,农村的还是城镇的,谁下过地呀!惟一一个来自农村的李伍真,在家里还是最小的男孩儿,据说也没下过地收过麦子。一人手里拿了把镰刀,你看我我看你的发愁了。
主人看着我们一副为难的样子便笑了,连说带比划的教我们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