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艾不易彻底睡死后,徐庶就是用撒手锏呼叫“艾畜”,也是毫无回应。
徐庶此刻不敢高呼,免得惊扰老母亲的睡眠,只能带着满肚子的困惑、惊奇、彷徨、憧憬合衣躺在床上假寐养神。
徐庶和自己的便宜大哥艾畜浅谈了一晚,他发现艾畜的学问颇为不俗,甚至有很多独到、新奇的见解。
然,徐庶几番试探便发现,便宜大哥艾畜的学问涉及面颇广:天文地理、风俗民情、种田、治军。。。均都有涉猎,然都只是浅尝即止,并未精深探究。
诸子百家的学问,艾畜竟然都会一些,然说到细节,他又一脸的茫然,显然大哥机敏有余,但太过怠惰。
徐庶自己治学颇有章法,简单分析便察觉这艾畜必然是依仗天然的聪慧,对治学太过懈怠。
徐庶思量片刻大哥的治学态度,也大概能理解。
大哥这些学问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很不错,比之一般的世家子弟学问还要精深些。
但在徐庶看来,艾畜治学态度太过敷衍,掌握的学问欠缺火候,距离二流的谋士还要差些,撑死只能算三流的谋士。
还有大哥学的东西太多、太杂,或许是太过容易取得相对的进步,久而久之,一旦遇到需要苦学才能掌握的学问,变会以糊弄的态度应付过去。
聪慧之人,也容易被自身的慧聪诅咒。
小时聪慧,大未必佳,说的就是自己大哥这种有点小聪明的人。
真正能治世的学问,哪个不需要苦学,磨砺心智,才能有增益,最后靠点运气才能有所成就?
徐庶想起自己的经历,先习武,后从文。
先是跟着师傅混迹江湖多年,才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吃过大苦,也犯过数次足以致命的大错,幸好有师傅帮衬,才勉强在学武一道有所小成。
一法通,便万法通。
徐庶将学武的认知灵活套用在学文上,果然治学之路突飞猛进,学习进度亦是一日千里。
徐庶自讨自己埋头做学问也不过三五年,但远胜那些死读书一辈子的酸腐、朽木的儒士。
学问之道,就是取舍之道。
除了足够的专注外,还不能奢求广博,亦不能寻求捷径,图寻拔苗助长。
任何想要快速收获知识的,都是虚妄。竹篮打水一场空。
想想自己大哥的年龄,徐庶暗叹一声,可惜了!
徐庶对自己便宜哥哥的评价就是天赋不错,但可能其学习的知识初期进步神速,导致心性和毅力没有同步跟进,学问广,然不深;自成系统,但只余皮毛。
不过,徐庶颇为羡慕便宜大哥的一身武勇之力,若是能苦练之,未尝不能成为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
还别说,真有搞头。
在猛将里他是读书最多的,在谋士里他又是最能打的,如此一来,自家的便宜哥哥必能在这乱世扬名。
徐庶这才明白,大贤良师张角的厉害之处,怪不得能搅动整个东汉的风云,原来只是身边的一个道童,“黄巾力士”便能有如此的学问。真是了不得的老艺术家!
徐庶紧闭双目,但眼球在眼皮底下微微晃动。
这艾畜,儒家的学问学的稀烂无比,《论语》、《孟子》、《孝经》多有错漏之处。
其他的诸如《韩非子》、《商君书》、《老子》、《庄子》、《墨经》却有一定的涉猎,徐庶自己根据自己所学印证了一下,发现艾畜竟然大都读过,精髓和主旨要义均不得其法,但艾畜对于其细枝、末节倒是颇有心得。
算学一道,徐庶自愧不如艾畜精深。
地理志,更是被艾畜秀了一脸。
徐庶想起那张白布油墨勾勒出的世界地图,不由大为震撼,井底之蛙说的就是自己。大汉之外的疆域竟然能如此的辽阔,还物产丰富,尤其是东胜神洲只是有些许商朝移民,堪称无主之地,有沃野何止万里,得知真能让后世子孙千载无忧啊。
徐庶自讨自己最精深的学问乃是史书,本以为彻底通读了司马迁所著作的《史记》和历代编纂的《汉书》,自诩满腹经纶。
然,争辩论道,艾畜的只言片语就杀的自己溃不成军。
艾畜语录:“读了圣人书,就没有人造反了?”
艾畜语录:“孔夫子游说天下君主,一辈子凄凄惶惶,如丧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