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跟在方氏身边长大,方氏从不死拘着他读书,却花了大力气教导贾赦的书法。
“总归不指着他能改换门庭走那科举的路子,但这笔字不能给我丢人。”方氏如是道,“赦儿这辈子一眼就望到头了。”
方氏语气怅然,她知晓贾赦这辈子是没什么指望能为官做宰的,别说贾赦有没有那个能力,只说贾赦的爷爷和亲爹都是手中有实权兵权的国公,就断了贾赦的前程。
他们如今这位顺治爷是个荒唐人儿,却到底是帝王,因着董鄂妃之子早殇一事,虽说是贾代善哀痛不够才贬籍贾家,可未必没有敲打贾家的意思。
贾代善顺势交出兵权,又用陈年旧伤的借口在家颐养天年,只等着儿子成婚,他好含饴弄孙。
成婚时,贾赦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会娶到文臣家的姑娘,他本以为自家武将出身,文臣看不上他这样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自此以后贾赦的长子贾瑚、方氏、贾代善相继去世,贾赦的妻子又因着生贾琏时导致难产血崩早早离世。
贾母对这个长子的感情淡漠,也就任由他窝在东院里不出去。
反正她心爱的小儿子得了官职,又住在身边。
贾赦只袭了个一等将军,贾母不去想别的原因,只一味地觉着是贾赦没有能力。
‘我确实没有能力。’
贾赦倚着圈椅,望着梁上,眼神空洞。
‘祖母不曾让我用功读书,我亦没那个恒心苦读。几十年来只混出来一个马棚将军的笑话。’
贾赦随手抄起本书盖在脸上,‘祖母与父亲的苦心我均明白,可我没想过母亲会厌恶我至此。’
方氏虽教养贾赦,却从没拘着贾赦同贾母见面。
因着赌气,贾母最初不愿与这养在婆婆身边的儿子亲近,每每贾赦来寻她,她总没什么好脸色。
贾赦当时不过是孩童,他虽渴望母亲的关怀,却也为贾母的态度难受,因此便不再去寻贾母:这在贾母看来,便是婆婆挑唆着长子不与自己亲近。
到了成婚的年纪,方氏替贾赦求了一门文臣家的婚事,和贾母想为贾赦娶史家的姑娘相冲突。
方氏是为了贾赦以后的孩子能走科举一道,特意挑了这个姑娘。反正贾家已经被贬籍,兵权也交了,再没后顾之忧,可以大大方方地改换门庭。
贾代善自然赞同母亲的想法,这也是他的愿望,毕竟武将终有一日无仗可打。
只不过多年未与贾母亲近,贾母只觉得长子不孝,婆婆不慈,就连丈夫都一心听婆婆的,她名义上是贾家当家主母,却连自己儿子的婚事都无法插手。
哪怕贾代善同她一再解释,在贾母看来也不过是借口。
‘祖母疼爱,父亲对自己算得上宽和慈爱,妻子亦是为他生下两个儿子,虽然瑚儿早夭,却是个好孩子。哪怕如今琏儿游手好闲,可却没干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
贾赦回顾半生,倒也不算什么坎坷不平,只不过母亲不疼罢了。
他本就没什么本事,一把年纪了只会搂丫鬟买古玩,贾家从没对不起他的地方,养了他这个老纨绔这么多年,他贾赦自然也想护着贾家。
‘如今贾家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妹夫这门姻亲,还有……’贾赦突然坐直了身子,盖在脸上的书掉在地上发出声响。
‘平安州!’
贾赦恍然大悟,若是如此、若是如此——
那元春被收为贵人一事便是顺理成章了。
要知道大阿哥胤禔本就是上过战场的,他虽没打听过,却也听邢夫人说起过贾母和王夫人盼着大福晋生产后,惠妃将元春指给大阿哥。
莫说一个元春,便是十个元春也不算什么。
可荣国公的孙女这个身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