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郑老爷子学生很多,他在北海耕读的时候不忘讲书,世宦子弟教得,寒门子弟教得,儒士显贵教得,乡野村夫也教得。
说他桃李满天下完全不为过。
不过那些学生中,能被评价为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又能被他老人家记在心里的,除了崔琰崔季珪之外,原焕想不出第二个人出来。
当然也可能是老爷子教过的学生太多,不是没一个都能被史书记下来且流传后世,他能记住的姓名只有那么几个,能想起一个崔琰已经是超常发挥。
汉末魏晋名士的正经事情不容易记住,但是八卦段子却没问题,毕竟后世不只有史书,还有流传几千年也未曾断绝的名士八卦段子合集——《世说新语》。
崔琰崔季珪为人板正,被后世戏称为教导主任一样的人物,又从郑玄口中说出来,他想想不起来都难。
如果已经出仕为官,来邺城后要找的不是郑玄,而是投名帖找官署,既然找的是郑玄,那只能是还没有出仕。
没有出仕,又在郑玄遣散学生之后出去游学,九成九是教导主任崔季珪。
郑玄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之人,他能顺利活到现在不容易,除了坚持不肯当官这一点,在其他方面自认为很好说话,原本想着再给学生美言几句,没想到州牧大人竟然猜出了他那学生是谁,“季珪乃是冀州人士,声名既然能够传到大人耳中,想来大人也知道他的才学如何。”
“崔季珪清忠高亮,雅识经远,学识无可指摘,季珪前来邺城,乃邺城学子之幸事。”原焕笑着说道,崔琰崔季珪,因为容貌俊美而被曹老板选出来假扮魏王的帅气大叔,还留下了“床头捉刀”的典故,又是郑玄门下学生,才学自然和样貌一样出众。
官渡之战胜利后,曹老板一统北方声威大震,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过来拜大哥,匈奴使者带了不少宝贝前来求见,曹老板琢磨着自个儿个头不高有点自卑,转头找了身边最帅的帅大叔崔琰,让他来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者,自己扮作侍卫执刀立于一旁。
双方会晤完毕,曹老板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他觉得魏王咋样,没想到人家匈奴使者说魏王长得好看,仪容风采世人莫及,但是旁边那个侍卫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1】
曹老板听了之后不太开心,于是就派人追杀那些使者,至于原因,有可能是认为那个匈奴使者有识人之能,非等闲之辈,放回匈奴的话将来可能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有可能是弄巧成拙心里不乐意,要把人家杀掉。
清河崔氏在现在不算大族,但是从崔琰、崔林这对堂兄弟开始,之后冠冕相袭,在南北朝时达到鼎盛,“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听上去比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厉害多了。
汝南袁氏在汉末盛极一时,又如昙花般迅速凋谢,清河崔氏自汉末崛起为关东望族,此后一直到唐末五代一直是显赫名门。
这样一个名门望族的前身,又恰逢崛起前夕,换句话说就是,清河崔氏能用之人不会少,回去之后查查清河崔氏有多少已经出仕的族人,如果人在冀州又品性好,便可以将人提到郡县要职上。
郑老爷子心情好,笑眯眯的模样更显慈祥,袁璟以前没有见过他,但是他经常从郭奕口中听到郑先生如何如何,这会儿见到真人也不害怕,大胆的打量房间里的先生们,也不知道看出了什么名堂。
原焕看他不紧张,揉揉小家伙的脑袋松了口气,又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儿子还没长大就那么懂事儿,他这个当爹的是既开心又不开心。
开心于儿子乖巧懂事,不开心儿子过于乖巧懂事,显得他这个父亲可有可无没什么用处。
不管怎么说,还是高兴居多,小家伙现在开始读书,按照时人十五六岁就能出门游学的习俗,孩子长大只是眨眼的事情。
司马徽摸摸胡子,看到原焕身旁故作成熟的小家伙,许久没有教导学生有些难耐,想着郑玄已经带了个郭奕,不如把州牧大人家的小公子让给他。
他司马德操精通百家学问,不说通晓纵横捭阖,独具通天之智,对兵法阵列天下大势也算略有见解,经学之上比不得郑玄郑康成,但是他能教小公子的不只有经学。
州牧大人出身显赫,小公子乃是汝南袁氏嫡系血脉,如今天下大乱,天子陷于小人之手,诸侯纷争互相攻讦,冀州兵强马壮民殷富足,州牧大人又在邺城建书楼修书院,招揽天下名士为他所用,谋求的必然不只是冀州安宁。
郑玄老头儿经学造诣之深天下无人能及,但是能教给小公子的也只有经学,他司马德操能教的不只经学,还有刚柔之势百家之言。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让小公子同时拜他们两个为师,把他们俩的本事都学了岂不是更好。
司马徽笑呵呵点点头,侧身低声和郑玄商量,只要郑玄老头儿没意见,他就去州牧大人那儿主动请命。
郭嘉进门后就留意这人的动静,看到他的目光在俩孩子之间来回晃悠下意识警惕起来,“文若,你看那司马德操,他是不是在琢磨什么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