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 > 第27章 四方臣服高士辈出(第2页)

第27章 四方臣服高士辈出(第2页)

耿秉、秦彭去袭击北匈奴南部的勾林王,也打了胜仗,杀了不少敌人,一直追到绝幕六百余里的三沐楼山,一看周围没人了,就收兵回去了。

来苗、文穆到了勾河水上,匈奴人都吓跑了,他们也没抓到人,就退回来了。

祭彤、吴棠和南匈奴左贤王信,从高阙塞出发,跑了九百多里,一个匈奴人都没看见。前面有一座山,信说这是涿耶山,还说这山不好走,就停下来扎营。结果好几天都没动静,没办法,只好回去。其实啊,这王信和祭彤合不来,故意瞎说,耽误了大事。

后来朝廷知道了,说祭彤、吴棠胆小怕事,把他们的官职撤了,还关到监狱里。祭彤是以前征虏将军祭遵的弟弟,这人性格沉稳坚毅,在边疆待了好多年,匈奴人都挺怕他的。这次被关起来,肯定有人替他说话。没过几天,明帝就把他放出来了。祭彤又惭愧又生气,气得吐血,快不行的时候,嘱咐儿子们说:“我受国家的大恩,奉命出征,没立什么功,死了都觉得丢人。以前皇上给我的赏赐,都应该还回去。你们要是孝顺,就自己去军营,为国效力,也算是替我弥补遗憾。”说完就去世了。这真是死不瞑目啊!

他大儿子祭逢按照他的嘱咐,把赏赐的东西都列了清单,交给朝廷,还把父亲的遗言告诉明帝。明帝知道祭彤是个忠臣,本来还想再用他,没想到他就这么去世了,心里特别难过,就把祭逢叫进宫,仔细问了祭彤的病情,不停地叹气,还好好地抚恤了祭逢。

祭彤下葬后,他二儿子祭参按照父亲的遗命,跑到奉车都尉窦固的军营里,跟着去征讨车师,这事儿后面再说。

乌桓、鲜卑这些人,都很佩服祭彤的威信,有时候派人到京城,路过祭彤的坟墓,都要拜一拜,哭几声。辽东的老百姓,因为祭彤以前在那里当过太守,把匈奴人赶跑了,让大家过上安稳日子,都很怀念他的功德,专门给他立了祠堂,一年四季都有人去祭拜。这人虽然活着的时候受了点委屈,可死了以后大家都记着他的好,这就叫公道自在人心,死得其所啊!这可是给后人做了个好榜样。

这一年秋天,北匈奴又大规模地来入侵,直接打到云中。太守廉范带着士兵出城抵抗。士兵们一看匈奴人这么多,心里有点害怕,就跟廉范说:“大人,咱们人太少了,还是回城防守吧,赶紧派人去别的郡求救。”廉范笑了笑说:“别怕,我有办法对付他们,不用着急。”

说完,他让士兵们安营扎寨,好好休息,不准随便出战。好在匈奴人刚到,也有点累了,想先歇会儿,就没来进攻。

到了晚上,廉范让士兵们把两个火把交叉绑在一起,一头点着,在营外围成一圈,远远看去,就像有千军万马一样。匈奴人远远地看见了,以为是汉朝的救兵来了,吓得够呛。正打算第二天早上就退兵,没想到汉朝军营里突然敲锣打鼓,士兵们冲了出来。

匈奴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汉军杀出来,只当是中了埋伏,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廉范趁机带着士兵在后面追杀,杀得匈奴人丢盔弃甲,哭爹喊娘,一下子就送了好几百颗脑袋去见阎王。匈奴人还怕汉军继续追,跑得那叫一个狼狈,一路上自相践踏,又死伤了一千多人。经此一役,匈奴人算是见识到了廉范的厉害,再也不敢轻易来云中捣乱了。

廉范这人,字叔度,是杜陵人,家里世世代代都在边郡当官。不过他小时候也挺惨的,他爹客死在蜀中。廉范当时才十五岁,听到这个消息,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立马就跑去接他爹的灵柩。蜀郡太守张穆,以前是廉范祖父廉丹的手下,看廉范可怜,就送给他不少钱。可廉范这孩子有志气,一分钱都没要,带着灵柩就往东走。

路过葭萌的时候,船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一下子就破了,廉范两只手紧紧抱着灵柩,跟着就掉进水里了。幸好旁边有人被他的孝义感动,赶紧跳下去把他和灵柩捞了上来。这才把他爹安葬了。

后来廉范就到京城去求学,跟着博士薛汉学习,学得特别好,渐渐就有了名气。可没想到,薛汉后来被牵连到楚狱里,被杀了。这楚狱的事儿,前面也说过。薛汉的那些朋友和学生,都怕被牵连,没人敢去管他的后事。只有廉范,胆子大,讲义气,跑去把薛汉的尸体收殓埋葬了。这事儿被官府知道了,报告给明帝。明帝一听就火了,把廉范叫进宫,生气地说:“薛汉和楚王一起谋反,把天下搅得一团糟,你不但不跟朝廷站在一边,还敢去收殓罪人,难道你不怕王法吗?”

廉范赶紧跪下磕头,说:“我知道我这样做不对,可是我觉得薛汉他们已经受到了惩罚,人都死了,尸体总不能就这么扔着吧。我和薛汉是师生,实在不忍心看着不管,就想着先把他埋了。我知道我犯了大罪,任凭陛下处置。”

明帝听他这么说,气也消了一些,又问他:“你是不是廉颇的后人?和前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有没有亲戚关系?”廉范回答说:“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明帝听了,感叹地说:“我说呢,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有胆量。看在你懂得大义的份上,这次就饶了你吧。”廉范这才松了口气,谢恩退下。

从这以后,廉范的名声就更大了,还被推举为茂才,后来又升为云中太守。这次打退匈奴,更是让他名扬中外。之后他又在武威、武都当太守,根据当地的风俗进行教化引导,干得都不错,很有政绩。再后来又调到蜀郡当官。

蜀郡这地方的人,向来喜欢争论,一点小事就能吵个不停。廉范就用醇厚的品德来教育他们,还禁止互相告状揭发。成都这地方物产丰富,但是房子挨得很近,以前规定晚上不准干活,说是怕发生火灾。可老百姓不听啊,偷偷摸摸地干,结果火灾还是经常发生。

廉范来了之后,把这条旧规定给撤了,改成让大家多准备水。这样一来,要是有火灾,有水就能马上扑灭,老百姓都觉得方便多了。大家都特别感激廉范,还编了首歌谣来夸他:“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裤!”意思是说廉范来得太晚了,不禁止晚上干活,老百姓能安心劳作,以前连条裤子都没有,现在都有五条了,这都是廉范的功劳。

廉范在蜀郡待了几年,后来因为犯了点事被免官,就回家了,最后在家里去世。

廉范以前和洛阳人庆鸿是特别好的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是刎颈之交,一辈子都没闹翻过。当时的人都说,以前有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好朋友,现在有庆鸿和廉范这样的。这庆鸿也是个慷慨讲义气的人,后来当了琅琊、会稽两郡的太守,到哪儿都有好名声,这些就不多说了。

这时候,益州刺史朱辅上报说,白狼王唐菆等人,因为仰慕汉朝的教化,愿意归附,还献上了三首歌诗。这歌诗经过翻译,送到了明帝那里。明帝就让史官记下来,这第一章叫“远夷乐德歌”,歌词是这么说的:

“大汉是治,与天意合。吏译平端,不从我来。闻风向化,所见奇异。多赐缯布,甘美酒食。昌乐肉飞,屈伸悉备。蛮夷贪薄,无所报嗣。愿主长寿,子孙昌炽!”

这意思就是说汉朝治理得好,和天意相符。当官的和翻译都很公正,他们不是被强迫来的。听到汉朝的威名就向往归化,看到的一切都觉得新奇。汉朝给他们很多丝绸和好吃的,大家都很高兴,有吃有喝。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好东西回报,就祝愿汉朝皇帝长寿,子孙昌盛。

第二章叫“远夷慕德歌”,歌词是:

“蛮夷所处,日入之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圣德深恩,与人富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温时适,部人多有。涉危历险,不远万里。去俗归德,心向慈母。”

就是说他们住的地方很偏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因为仰慕汉朝的仁义道德,所以归附汉朝这个太阳升起的地方。汉朝皇帝的恩德深厚,给他们很多财富。那里冬天多霜雪,夏天雨水多,气候很合适,人也多。他们不怕危险,不远万里来归附,就是因为向往汉朝的德行,就像孩子向往母亲一样。

第三章叫“远夷怀德歌”,歌词说:

“荒服之外,土地硗确。食肉衣皮,不见盐谷。吏译传风,大汉安乐。携负归仁,触冒险狭。高山岐峻,缘崖磻石。木薄发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赐,怀抱匹帛。传告种人,长愿臣仆!”

这是说他们住的地方在很偏远的荒服之外,土地贫瘠,只能吃肉穿皮,没有盐和粮食。通过当官的和翻译知道汉朝很安乐,就带着家人来归附。一路上翻山越岭,悬崖峭壁的,走了好多天才到洛阳。来了之后,父子都得到赏赐,抱着丝绸很高兴。回去告诉族人,都愿意永远当汉朝的臣子。

除了白狼部落,还有盘木等一百多个部落,以前都在西南边境之外,跟中国从来没什么来往。这次看到白狼部落归附了,也都跟着来称臣,还送了很多当地的特产。这可真是东汉的盛世啊,影响力都传到这么远的地方了,一点都不比西汉的时候差。

咱就说这汉朝的威风,真是越来越大了。南方的哀牢归附了,西边的白狼也来称臣,这都是明帝治理得好啊。这时候的汉朝,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在世界的东方闪耀着。

不过这还不算完,汉朝的势力还在继续向外扩展。在西边,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干了一番大事业。这人是谁呢?咱们下回再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