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 > 第39章 乐羊子妻(第1页)

第39章 乐羊子妻(第1页)

话说这永初四年九月啊,邓太后的母亲新野君生病了。这新野君,之前咱也提过。邓太后那叫一个着急,亲自跑到母亲那儿去探望,在那儿一待就是好多天,都没回宫。这三公大臣们就上表,一个劲儿地恳请太后回宫,好说歹说,太后这才肯回来。

咱再说说这安帝,这时候都十七岁了,也不知道和大臣们一起请求太后把政权还回来,真是让人着急。

没过多久,新野君的病情加重了,邓太后又赶忙跑去送终。她在那儿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眼睛都肿得像核桃似的,给母亲用长公主规格的赤线,还特赐东园秘器、玉衣绣衾这些高档的丧葬用品。东园秘器,之前也介绍过。让司空张敏拿着节杖去主持丧事,那场面、那规格,就跟清河王临终的时候差不多。清河王临终的事儿,在三十七回里讲过。最后还给母亲追谥为敬君,又赏赐了好多布和钱,足足有布三万匹,钱三千万呢。

邓骘他们这些人呢,就推辞不要这些钱和布,还请求辞职回家给母亲守孝。太后一开始没答应,就去问曹大家班昭。这班昭啊,可是太后一直尊敬的老师。班昭就上书说:“太后啊,您品德高尚,施行的政策就跟唐虞那时候一样好。您广开言路,连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话都听,连那些割草打柴的人提的意见您都考虑。我班昭有幸能在您这圣明的时代,哪能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呢?我听说谦让这品德,那是非常好的。所以那些古代的典籍里都赞美谦让,连神仙都会降福给谦让的人。以前伯夷、叔齐离开自己的国家,天下人都佩服他们廉洁高尚;太伯离开邠地,孔子都称赞他三让的美德。他们就是因为谦让,才让自己的好名声流传后世。《论语》里说:‘能以礼让治国,从政还有啥难的呢?’这么看来,谦让的好处可大了去了。现在国舅邓骘坚持要尽忠尽孝,辞职回家,您因为边疆还不安定,就不答应他。要是以后有一点不好的事儿发生,恐怕这谦让的好名声,就再也得不到了。我因为担心这事儿,所以才冒着死罪跟您说这些心里话。我知道自己说的可能不太好,但就是想表达一下我这像虫子蚂蚁一样渺小的忠心,希望您能考虑考虑。”

邓太后一向把班昭当老师一样对待,听了她的话,就同意了,让邓骘他们回家守孝。还封了班昭的儿子曹成为关内侯。

这时候班昭还在继续写《汉书》,已经快写完了。她拿给那些士大夫们看,好多人都看不懂。以前伏波将军马援的从孙马融,和班昭是同乡,在朝里当校书郎。他听说了,就跑到宫阙下来跟班昭学习。马融的哥哥马续,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七岁就懂《论语》,十三岁明白《尚书》,十六岁就开始研究《诗经》,把那些经典书籍看了个遍,还精通《九章算术》。邓太后听说马续有才名,也把他召到东观,让他参考《前汉书》,再做校正。所以这《前汉书》一百二十卷,除了班氏兄妹写的,马续也做了一些补充修改,这才最终完成。这些事儿在《曹大家传》里都有记载。

班昭还写了《女诫》七篇,用来教导女子。第一篇叫“卑弱”,第二篇是“夫妇”,第三篇“敬慎”,第四篇“妇行”,第五篇“专心”,第六篇“曲从”,第七篇“和叔妹”,写了好几千字呢,后来流传到后世,老百姓都叫它女四书。我这儿就不详细说每一篇的内容了,不过还记得她的序文,给大家抄录下来:

“我这人又笨又糊涂,天生就不聪明,靠着父亲的宠爱,还有母亲和老师的教导,十四岁就嫁到曹家,到现在都四十多年了。我每天都战战兢兢的,就怕做错事被休回家,给父母丢脸,给家里人添麻烦。我从早到晚都操心,干活也不喊累,现在年纪大了,才觉得自己做得还算可以。我这人性格不好,以前也没好好教育孩子,一直担心儿子曹成在朝廷里犯错。没想到皇上圣恩浩荡,还封他为关内侯,这真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现在儿子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也不担心了。就是担心几个女儿,她们都要嫁人了,我要是不好好教导她们,她们不懂妇道,嫁到别人家去,会给家族丢脸的。我现在身体不好,说不定哪天就不行了。一想到女儿们这样,我就心里难受。所以抽空写了这《女诫》七章,希望女儿们都抄一份,对她们能有点帮助。我这当妈的也要走了,你们可要好好努力啊!”

校书郎中马融,看了这七篇《女诫》,觉得特别好,就专门抄下来,拿回家给自己的老婆女儿看,还嘱咐她们好好学习。就这么着,《女诫》慢慢流传开了,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除此之外,班昭还有《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命》,一共十六篇。等班昭去世后,她的儿媳妇丁氏把这些文章编成了全集,还自己写了一篇《大家赞》附在里面。这婆媳俩都能写文章,也算是一段佳话。

班昭还有个丈夫的妹妹叫曹丰生,也很有才气,曾经写信和班昭讨论学问,写得也很不错。班昭去世的时候,都七十多岁了。邓太后穿着素服为她哀悼,给了很多赏赐,还专门派使臣去主持她的丧事。这班昭真可以说是女子中的杰出人物,活着的时候光荣,死了也让人怀念。像她这样有才有德的人,就应该受到表扬。

当时还有广陵人姜诗的妻子,河南人乐羊子的妻子,也都很贤惠,名声一直流传。

姜诗是广陵人,对母亲特别孝顺。他的妻子是同郡庞盛的女儿,侍奉婆婆那叫一个小心。姜诗的母亲喜欢喝江水,江水离他们家有六七里地,庞氏就经常去打水回来给婆婆喝。有一天,刮大风,庞氏回来晚了,婆婆渴得受不了,姜诗就生气地责备庞氏,还把她赶回娘家了。庞氏哭着出了门,借住在邻居家,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纺织,托邻居把织好的布送给姜诗的母亲,好几个月都没间断。姜母觉得很奇怪,就详细问邻居,邻居这才把实情告诉她。姜母又感动又惭愧,赶紧让姜诗把庞氏接回来,以后对庞氏格外怜爱。庞氏也更加细心地照顾婆婆,一点差错都没有。

后来他们有了儿子,儿子稍微长大一点,就去给奶奶打水,结果不小心淹死了。庞氏怕婆婆伤心,不敢告诉她,就说儿子出门求学去了,不方便经常回来。姜母特别喜欢吃鱼鲙,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吃,姜诗夫妇就努力干活,挣了钱买鱼,做好鱼鲙给母亲吃,还让邻居陪着母亲,就想让母亲高兴。

也许是他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有一股泉水从他们家旁边冒出来,每天早上都会有两条鲤鱼跳出来,正好可以给姜母做鱼鲙。庞氏后来又生了儿子,姜家也不至于没后了。

地方上的官吏知道了他们的事儿,就推荐姜诗当孝廉,入朝当了郎中。后来姜诗又出去当江阳的长官,治理得也很好。当官几年后,在任上去世了。当地的老百姓给姜诗立了祠堂,还把姜诗的妻子庞氏的画像也供在里面。姜家这一对孝顺的夫妻,他们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这可真是能劝人孝顺啊。

乐羊子的妻子,姓氏没传下来。羊子有一次出门游玩,捡到一块别人掉的金子,回家拿给妻子看。妻子一看,脸色就变了,严肃地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吃嗟来之食。以前齐国有个叫黔娄的人救济灾民,对一个饿肚子的人说:‘嗟!来食。’那个人因为他没礼貌,宁愿饿死也不吃。你怎么能贪图这点小便宜,捡别人的金子,弄脏自己的品行呢?”羊子听了,特别惭愧,赶紧把金子扔回原地,然后就出门找老师学习去了。

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子跪着问他为啥回来,羊子说:“好久没见,就是想家了,没别的原因。”妻子站起来,走到织布机前,拿起刀对羊子说:“这布是从蚕茧开始,在织布机上一点点织成的。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织成一丈一匹的布。现在要是把它割断,以前的功夫就都白费了,最后也织不成布。你出去求学,就应该学成了再回来;要是半道就放弃,就跟我割断这织布机上的布一样啊!”羊子赶紧拦住妻子,说自己愿意再出去求学。妻子这才把刀放下。

羊子就又走了,七年都没回来。羊子还有个老母亲,妻子尽心尽力地照顾,还经常给羊子寄东西。

有一次,邻居家的鸡不小心跑到他们家院子里,羊子的母亲就把鸡抓住杀了吃。妻子对着鸡肉一口都不吃,还默默地流泪。母亲奇怪地问她为啥,妻子回答说:“我伤心咱们家穷,让您吃别人家的鸡肉。”母亲听了,很不好意思,就把鸡肉扔了。

后来有盗贼进了家,逼着羊子的妻子受侮辱。妻子拿着刀冲出去,盗贼一看她拿着刀,就把羊子的母亲抓住,还吓唬她说:“你要是放下刀跟我走,我就放了你婆婆;不然我先杀了你婆婆!”羊子的妻子抬头看着天,长叹一声,竟然拿刀抹了自己的脖子,血一下子就流出来,死了。盗贼也很惊愕,放开羊子的母亲,就跑了。

羊子的母亲把这件事报告给太守,太守抓住盗贼判了罪,还赏赐给羊子的妻子一些缣帛,按照礼节把她安葬了,给她的谥号叫贞义。这可真是能劝人守节啊。

后来还有汉中人陈文矩的继妻,字穆姜,生了两个儿子,陈文矩前妻也有四个儿子。文矩出去当官,在安众这个地方去世了,穆姜和几个儿子带着棺材回家安葬。前妻的四个儿子觉得穆姜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经常嫌弃她。穆姜却很慈爱温和,对他们加倍地好。

邻居跟穆姜说:“这四个孩子不孝顺,太过分了,你为啥不跟他们分开住,省得受气呢?”穆姜回答说:“我正想用仁义来教导他们,让他们自己知道改正错误,怎么能跟他们分开呢?”邻居听了,很惭愧地走了。

后来前妻的大儿子陈兴生病了,病得很重,穆姜亲自给他调制药膳,白天黑夜地照顾,一点都不觉得厌烦。好几个月后,陈兴的病才好。陈兴这才感动地醒悟过来,把三个弟弟叫过来,说:“继母这么仁慈,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气。我们以前不知道感恩,不孝顺,就跟禽兽一样。虽然继母的品德更加高尚了,可我们的过错也更深了!”让他自己醒悟,这才是好的教导方法。

说着,陈兴就带着三个弟弟到南郑的监狱里,把继母的美德都说了,还讲了自己以前不孝顺的事,请求让他们在监狱里治罪。县令听了,暗暗称奇,就去告诉郡守。郡守把四个孩子叫来审问,他们说的和以前一样。郡守就劝他们说:“你们既然知道自己不孝顺,能改过自新,以后就在家好好侍奉继母,要格外孝顺,弥补以前的过错。以前的事就不追究了,这次就原谅你们吧!”

四个孩子就一起回家,到穆姜面前跪下,愿意接受家法的惩罚。穆姜说:“知道错了能改,就好,还有啥说的呢?”

这时候,郡里已经派官吏到他们家,表扬穆姜的美德,还免除了他们家的徭役。穆姜带着几个儿子感谢。从这以后,陈兴他们都听母亲的教导,都成了好人。穆姜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去世前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太奢侈。几个儿子都很听话,好好地办了丧事,在当地很受称赞。这可真是能劝人慈爱啊。

这三个妇人的品德,和曹大家比起来,虽然地位有高有低,行为也不一样;但是看看从古到今的妇女,能有几个像她们这样有好品德、好行为的呢?怪不得她们能在史册上留下好名声,被大家称为贤媛呢!这事儿就先说到这儿。

再说这邓太后为母亲守孝,过了一年才结束。这时候又赶上长时间不下雨,闹旱灾,太后就亲自到洛阳狱去审问囚犯。经过审理,放了三十六个本来判死刑的囚犯,还有八十个其他罪行的囚犯,然后才回宫。

到了永初七年正月,太后带着那些有封号的妇女去拜谒宗庙,和安帝一起祭祀,按照礼节完成仪式后才回来。回来后,太后下诏书减少了二十三种应时的物品。按照古代的礼节,“天子入祭宗庙,与后并献”。这时候皇后还没册立,所以是母子一起祭祀。

等到安帝二十二岁的时候,才册立贵人阎氏为皇后。这阎氏的母亲是邓弘的姨,所以能被册立,后面的事儿再说。

就是这几年,羌人老是来捣乱,边境的警报不断。汉中太守郑勤,在褒中战死了。郑勤出去在褒中驻扎,前面说过这事儿。主簿段崇和门下史王宗原展,拼命保护郑勤,也都战死了。骑都尉任仁,出去支援三辅,一场胜仗都没打过,这前面也说过。他手下的兵还不遵守纪律,朝廷没办法,就派缇骑把任仁抓回来,关进监狱处死了。

护羌校尉段禧生病去世了,没人接替,只好又让侯霸出来,派他到张掖驻扎,防御羌人。侯霸之前被罢黜,这些前面都讲过。

羌人又转过头来攻打河内,老百姓好多都往南跑,渡过黄河,人多得像蚂蚁一样,接连不断。北军中侯朱宠,奉命带着五营的士兵,去守孟津。这五营就是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朝廷还下诏书让魏郡、赵国、常山、中山这几个地方,修筑六百一十六所坞候,分段防御边境。

可这沿边的官吏,大多是内地郡县的人,不愿意在外面打仗防守,都纷纷请求把郡县的老百姓迁走,暂时避开羌人的侵扰。朝廷也没办法,就下令陇西搬到襄武,安定搬到美阳,北地搬到池阳,上郡搬到衙县。这命令一下,四个郡的官吏可高兴了,赶紧催着老百姓搬家,自己也好躲开危险。这真是“我能往,寇亦能往”,光靠躲避哪能解决问题呢?

老百姓大多舍不得离开家乡,不愿意搬走,这可把官吏惹恼了。官吏就让差役把老百姓的庄稼割掉,把房子拆掉,把营堡毁掉,把粮食和财物都拿走,硬逼着老百姓搬家。可怜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在路上受苦。老弱的人好多都死在路边的沟壑里,妇女们也在山谷里艰难地行走,一大半人都送了命;只有一小半壮丁,还能勉强支撑着,跟着官吏搬家,算是侥幸活了下来。这官吏比羌人还厉害呢!

前征西校尉任尚,已经被免了官,又被召回来当侍御史,去攻打叛变的羌人。他到上党牛头山,和羌人打了好几次,还好赢了几次,羌人就散开跑了,河内这才稍微安定一点。任尚就把孟津的屯兵撤回来,还是去守洛阳。

没多久,汉阳的贼人杜琦和他弟弟杜季贡,还有同郡的王信,聚集了一帮人,和羌人勾结在一起,夺了上邽城,自称安汉将军,还到处散发假的檄文。汉阳太守赵博,偷偷地派刺客杜习,混进上邽城,把杜琦的脑袋砍下来,拿回来献给太守。赵博把这事报告给朝廷,朝廷下诏书封杜习为讨奸侯,赏赐他一百万钱;又派侍御史唐喜,带兵去攻打杜季贡和王信。

王信这些人占据着樗泉营,被唐喜一下子就攻破了,杀了六百多个人,王信也被杀死了。只有杜季贡逃脱了,跑去投靠滇零。正好滇零病死了,他的儿子零昌继承了羌人的首领位置,年纪还小,不太懂事儿,就让杜季贡当将军,住在丁奚城。这些都是永初五六七年间的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