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前传之汉代风云人 > 第73章 汉献帝的落魄(第2页)

第73章 汉献帝的落魄(第2页)

李乐走了之后,过了大概一更天的时间,就看见河边上火光冲天。杨彪知道船准备好了,赶紧护着献帝出营,摸黑往河边走。伏皇后头发乱蓬蓬的,脸色惨白,从来没受过这么大的罪,这时候也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献帝走。伏皇后的哥哥伏德,一只手扶着妹妹,另一只手还死死地抱着十匹绢。这家伙,真是要钱不要命啊!

这一幕被董承看见了,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心想:“都这时候了,还抱着这些破绢不放!”于是指使符节令孙徽的手下,上去抢绢。这一抢可不得了,双方打起来,还打死了一个人,连伏皇伏皇后服上都溅满了血迹。伏皇后吓得浑身发抖,紧紧拉住献帝的衣服,哭着求救。献帝赶紧出声制止,这场争端才算平息。

好不容易到了河边,河里就只有一艘船,孤零零地停在岸边。这时候天寒地冻,河水干涸,河岸有好几丈高,这可怎么下去啊?还好伏德手里还有剩下的绢,于是大家用绢把献帝裹起来,两个人拽着绢的一头,小心翼翼地把献帝放了下去。伏德力气还挺大,背着皇后,“扑通”一声,跳到了船上。

杨彪他们也一个一个往下跳,等船里已经挤了几十个人,实在装不下了。董承和李乐没办法,只好跳到船头,解开缆绳准备开船。那些没上船的吏卒们急了,纷纷跑过来扯船缆。董承和李乐急得不行,拿起戈就乱挥,好多人的手指都被剁掉了,那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早就有侦察的骑兵把消息报告给了李傕,李傕一听,带着兵就往河边跑。等他们赶到,献帝和皇后已经过河了,截住没办法。李傕气得直跺脚,只好把岸上没来得及渡河的士兵都抓走了。卫尉士孙瑞没赶上船,在岸上徘徊,结果被乱兵给杀了。

还好李傕他们忙着抢劫,没工夫往东追,献帝和皇后这才平安地渡到了对岸。两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上了岸,又走了好几里地,终于到了大阳,这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董承和杨奉到处去老百姓家里找车马,可找了半天,啥都没找到,只找到一辆破牛车,没办法,只能让献帝和皇后坐上去,其他人都只能跟着步行。好不容易到了安邑,河内太守张扬、河东太守王邑这才知道献帝一路上吃了这么多苦。张扬赶紧派人给献帝送米,王邑派人送帛。献帝为了表示感谢,封张扬为安国将军,封王邑为列侯。

李乐、韩暹、胡才这些人也不闲着,纷纷举荐自己的党徒,一下子弄了几十个人,都给他们封了官职。可印来不及刻啊,他们就用锥子在石头上划拉几下,弄出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就算是颁发官职了。献帝和皇后就住在用荆棘围成的简易房子里,连门都没有。大臣们议事,就找个破茅舍当朝堂,那场面,简直是乱七八糟,不成体统。

献帝还是担心李傕他们过河来捣乱,就派太仆韩融往西去弘农,和李傕他们讲和。李傕他们抢了不少子女玉帛,也算是心满意足了,就答应了韩融的提议,把抢来的官吏、士兵,还有那些车马器物啥的,都放了回去。

杨奉和韩暹这俩家伙,竟然想就在安邑建都。太尉杨彪等大臣们都想回洛阳,可这些文官哪拗得过这些武将啊,没办法,只能暂时留在安邑,再慢慢想办法。献帝没办法,只好封韩暹为征东将军,李乐为征北将军,胡才为征西将军,让他们和董承、杨奉一起掌管朝政。

这时候,倒霉的事儿又找上门了。蝗虫铺天盖地地飞过来,把庄稼都吃光了,又赶上大旱,地里颗粒无收。跟着献帝的这些官员们,连饭都吃不上,只能摘点野菜野果勉强充饥。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正巧这时候,张扬从野王来拜见献帝,也劝献帝回洛阳。杨奉他们还是不同意,张扬没办法,只好又回野王去了。

这时候,关东最有威望的就是袁绍和袁术这俩兄弟了。袁术这家伙野心勃勃,心里一直打着称帝的主意,怎么可能往西去救皇上呢?袁绍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称帝,但冀州刚刚平定,他也不想轻易离开。

袁绍的从事沮授劝他说:“将军您家几代人都在朝廷辅佐,一直忠心耿耿。现在朝廷到处流亡,宗庙都被毁坏了,对将军您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往西去迎接皇上,把他接到邺中安顿下来。这样您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天下的人才,去讨伐那些不听话的人,名正言顺,肯定能成就大业,将军您可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啊!”这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袁绍听了,有点心动,打算出兵。可这时候,有两个人跑出来阻拦:“汉室早就衰落了,根本不可能再复兴。现在天下英雄纷纷崛起,各自占据州郡,招揽人马,动不动就是上万人。这就好比秦朝末年,谁先抢到天下,谁就是王。现在要是把天子迎回来,什么事儿都得向他汇报,听他的命令吧,自己就没权了;不听吧,又会被人指责。所以啊,还是别干这事儿了。”

沮授一看,原来是同僚郭图和淳于琼出来捣乱,就反驳道:“现在迎接天子,既符合大义,又顺应时势。要是不早点行动,肯定会落在别人后面。我听说,把握机会要果断,行动要迅速,将军您可千万别被他们的话给迷惑了,赶紧做决定吧!”

袁绍听了他们三个人的话,觉得都有道理,一下子又拿不定主意了。就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袁绍和曹操以后谁成谁败了。

正好这时候,听说东郡太守臧洪背叛了袁绍,自己单干了。袁绍就把迎接献帝这事儿扔到一边,不管不顾了,直接发兵去围攻东郡。这东郡本来就是冀州管辖的地方,臧洪能当上太守,也是袁绍提拔的。

之前曹操围攻雍丘的时候,张超曾经向臧洪求救。臧洪以前在张超手下当过功曹,两人还一起联合讨伐董卓,臧洪当时慷慨激昂的宣言,让袁绍很赏识,就把他留在身边出谋划策,后来还让他去管理青州。臧洪臧洪州把盗贼治理得服服帖帖,后来又被调到东郡当太守。

臧洪这人很讲义气,喜欢帮助别人。一听说张超求援,急得光着脚就哭着去找袁绍,请求他发兵救援。可袁绍和曹操当时还没什么矛盾,不想去救张超。结果张超全家都被灭族了,臧洪从此就怨恨袁绍,再也不跟他来往了。

袁绍恨他忘恩负义,就派兵去攻打他。没想到臧洪誓死坚守,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袁绍其实挺欣赏臧洪的才华,不忍心逼得太紧,就让老乡陈琳写封信给臧洪,劝他认错投降。

臧洪看完信,坚决不答应,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一千多字的回信。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本来是因为机缘巧合,才当上这个太守的,袁绍对我恩情深厚,我以前也很乐意跟着他干。可当我的上级张超遭遇危难,我向袁绍求援,却被他拒绝,致使张超被灭族。我与张超有旧情,又怎忍心看着故主蒙难?所以才会与袁绍决裂,举兵对抗。我自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忠义,并无过错。

昔日张超对袁绍忠心耿耿,全力相助,可袁绍却在张超遇难时见死不救,这到底是谁负了谁呢?我听闻,做人要坚守道义,不能背离亲人和君主。所以我以本州为亲援,扶持郡将以安社稷,这是为了尽忠尽孝,并非不义之举。

如今袁绍却想让我背弃自己的原则,投向他的阵营。但我认为,我与袁绍的关系已恩断义绝。他若真能体谅我的苦衷,就应该退兵回邺城,整顿军队,向西去迎奉天子,而不是在我的城下逞凶。

陈琳啊,你现在为袁绍谋取私利,而我则是为了君亲不惜舍弃生命。你虽能暂时保住性命,但却会默默无闻;而我虽身死,却能留下忠义之名。我们如今道不同不相为谋,多说无益,就此别过吧!

陈琳把臧洪的回信拿给袁绍看,袁绍看完信后,就知道臧洪这小子倔得像头牛,根本不可能再投降了。于是,他增派兵力,加紧攻打东郡。

臧洪带着全城军民日夜坚守,可时间一长,大家都累得精疲力竭,粮食也吃光了,箭也射完了。城内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到最后,厨房里只剩下三斗糙米。主簿把这个情况如实禀报给臧洪,商量着煮点稀粥给大家吃。臧洪看着这三斗糙米,不禁长叹一声,说:“我怎能独自享用这些粮食呢?把它煮成粥,分给大家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