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蒋介石是元首吗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蒋家王朝

第一章

蒋家王朝

“良希匹”…这话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谁也不知。翻开字典查找;没有这些字眼。但是;有一点我知道;千真万确…这话是骂人的。怎么说呢;也许就象普通人说的“他妈的”的意思差不多,虽然解释不清楚,但大家心里明白(若要翻译成外文,难度就大,也许这就是中华文化之深沉吧)。某些语言可以观言察色,看看说话人的表情因为说“良希匹”的人,每说这话时满脸通红、怒气冲天,甚而至于摔杯推椅。这时在场的人都得吓出一身冷汗。运气好的;骂骂也就罢了;遇到霉气;可就得抽筋剥皮掉脑袋的。

他是谁呀?

他就是蒋介石,曾经是中国人的领袖元首。我们不妨翻开中国历史,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领袖元首不计其数,宛若天上的星星。但是,你若是要找出元首无发者,可是没有,只有蒋介石一人也。首即是头,无发就是头上无毛—光头者也。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蒋介石死后,在中国的老百姓中,也得到过一些骂名…蒋光头、蒋该死。但这些骂名未必都是评价。蒋光头就是按体貌特征说的,形象独特,区别于他人;蒋该死就是一种谐音。中国地广人多,地方方言更是多而杂,其中就有一两种方言把蒋介石读成蒋该死,一传十,十传百,久而久之,蒋该死的名字在百姓里流传开了。至于说这话的人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无意,就无从知晓了。我小的时候就曾经这样说过,但那时还小,我说的是无意的。我说着只是顺口,只是好玩…大人们这么说,我也这么说,鹦鹉学舌罢了。倘若把它写在书上,有人看时,那就大不一样了。书上的东西就有人去考究…到底是不是骂人呢?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人就是人,不是神。中国有个很传统的习惯,凡是被称为领袖、或是元首,必将捧为神灵。有一本古书名字叫《封神榜》,凡是领袖,都在神榜上挂了号。蒋介石虽然没有在《封神榜》里上册,但他是领袖,应该就是哪个行星下凡,应该是神了,是神就应该完美无暇,应该不同于凡人。他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就应该用神的标准来衡量,而不是人了。但我说蒋介石是人。是人就必有七情六欲,就得食人间烟火;是人会有人的缺憾,缺憾也是一种美,维纳斯就是典范。蒋介石是个好强、固执、守旧的人,但他偏偏要出来革命。普通人都这样认为,守旧的人是不会进行革命的。这是普遍的规律,但不是绝对的,蒋介石就是其中之一。动荡时期的革命者,不计其数。不论他们出于何种目的,总比默默忍受的人好得多。社会出现动荡了,各种各样的弊端都会展现出来,就需要人进行革命,将弊革去,寻找新的制度取代之。但也有革错命的,这也不要紧的,历史的潮流出现一些波折一样是精彩的,长江后浪推动着前浪。角逐的结果终会有一个崭新的社会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来慰藉那么多死去的革命者的亡灵。蒋介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穿戴长相吧。他的穿戴很简单,常常穿着一套黄军装(有时也穿长衫),大檐军帽,摘下帽来光秃秃的,仿如磨亮了的圆石。他的身体很瘦,个头也不高,两颗眼睛时常凹陷进去(也许是太劳累了吧),但双眼炯炯有神。他蓄着短须,很有军人的风度。他说话带有浓重的浙江口音,声音高吭,语调急促。但他的神情却不可思议…这并非因为他不擅言辞,而是因为他总是挂着一脸中国人特有的谦恭的微笑。他很深沉,没人能够看得透、猜得透他。在陌生人面前感觉他很谦恭,他说起话来未语先笑,显得和蔼可亲,专注于听取别人的话语,不发表意见,嘴里只是哼哼哼,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蒋介石虽然没有领袖之相,却有领袖之气,常人不及也。他的元首之称的得来,可谓历尽九死一生,故而那个时代随之而为“蒋家王朝”。历尽艰辛得来的“王朝”值得研究,它的兴衰的前因后果也值得一抒。历史上对这个“王朝”的评价多种多样,说法不一,现摘之一二录之,以飧读者。其一作为一个军人,在百忙之中20—30年代的內战时期,事实证明,蒋介石是一个主要的战略决策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里,他也表现出对战略的了解。但是,他的战略是一个避免失败的战略,而不是争取胜利的战略。他在內战中的全面失败埋葬了他的军事威望。作为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竟争对手们略胜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但是,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世界范围内,他知道国际共运对他的威胁,但他却使问题过于简单化和过分宣扬自己的办法毁了自己。在写作方面,他不象其他军人政治家,因为他没有自己的作品和学说,但是,他为这些作品提供了思想基础。他的排外主义思想贯穿《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还是在历史学上,他既不是创始者,也没有什么卓越的表现。他不懂经济学,他那本(由别人代笔)土生土长的《中国经济论》中的思想是华而不实的和不成功的。最后,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其二按时间阶段来评价蒋介石,共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辛亥革命(不太确切),时间是从表面上看1911年至此1922年。在此时期,蒋介石是一个肯定性的人物。他投身辛亥革命,参加反袁斗争,帮助孙中山建立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第二个历史阶段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时间是从1923年至1927年。这个时期情况比较复杂,在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拿下上海、南京之前,蒋介石是一个基本上肯定的人物。为什么说是“基本上”呢?因为在此时期间他制造了中山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两起旨在*的阴谋事件。但还不能就此将他以后的历史一概否定,因此后不久,他在1926年7月又担任了北伐军总司令,领导北伐(起码可以说参与领导北伐),立下了一定的功勋。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南京十年,时间是从1927年至1937年。这个时期里,蒋介石是一个基本上否定的人物。他干的事情的核心内容是*反人民。他先后发动五次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残酷“围剿”,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统治,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大地。但是历史人物决不象舞台人物那样简单,不是红脸,就是白脸。在这个时期里,他领导过第二次北伐(过去人们把这说成是“新军阀同老军阀的狗咬狗”,那么到底要不要把北洋军阀彻底消灭呢?),促使东北易帜;他战败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搞垮胡汉民、汪精卫、孙科;将全国政权表面上统一在*帜下。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矛盾日渐加深,蒋介石政权及其所代表的阶级集团的利益,后台老板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均受到威胁,因此,蒋介石开始转变了,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由国内的阶级矛盾向国外的民族矛盾转化。这就是为什么说南京十年的蒋介石是一个基本否定的人物,而不是完全否定的人物。第四个历史阶段是抗日战争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时间从1937年至1945年。这个时期里,蒋介石是一个基本上肯定的人物。无论在武汉失守前还是失守后,蒋介石始终在抗战阵营里,说领导也好,说参加也好,他成了反法西斯阵营中中国战区(不同于中国战场)的最高统帅。说是“基本上”,总还有否定的地方,那就是他的*。*这一点,蒋介石也是始终不变的。第五个历史阶段是新内战时期,时间从1945年至1949年。这个时期里,蒋介石是一个完全否定的人物。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错误地估计了中国共产党,也错误地估计了他自己。于是,他急急忙忙地挑起了一场新的内战,置人民死活而不顾,把老本都拿出来同中国共产党拼,最后被赶出了大陆。蒋介石在大陆上的活动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有肯定的,也有否定,有基本肯定,也有基本否定。最后的历史结论是:蒋介石是一位逆历史而动的人物,末了被历史前进的潮流所冲垮。一个王朝的建立到一个王朝的垮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总有几点是导致其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当时代的人也许看不明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清晰了。我个人的感受是:历朝历代,人民是主体,脱离了主体去为政治而政治,那是空泛的,也是不牢靠的。蒋家王朝的命运虽然短暂,但也很精彩,客观而公正地评价是必要的。蒋家王朝的毁灭(准确地说没有完全灭亡),在于蒋介石没有捍卫好正确的旗帜。对于蒋介石来说,这面旗帜就是孙中山先生竖立起来的“三*义”。“三*义”是什么呢?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是孙中山先生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的经验,通过革命实践总结出来的结晶。现在经过历史的检验,这面旗帜在当时是正确的。它对于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主义无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蒋介石是追随孙中山先生的,他也赞同“三*义”,可是他口是心非,嘴里喊得非常的响亮,实际行动却是违背宗旨的。第二;蒋介石忽视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以前宣布了他的革命方略,蒋介石也遵循了这一方略,但他在执行时,省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方略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用不着说,军政是一个信服三*义的革命军对封建势力的扫荡和肃清;训政是一个革命党缔造宪政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条件。由军政时期一蹴而至宪政时期,不予革命政府以训练人民之时期,又不予人民以养成自治能力之时间,人民如何理解革命?如何接受革命?宪政的实施必有夭折的命运。第三,党内混乱也是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国民党自成立之后,一直都很混乱,党的组织,党的纪律,党的章程,都没有系统地制定和实施。纵观国民党的历史,被人感觉什么人都可以加入,什么人都可以背叛,而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各式各样,甚至出现过一党多府、一党多次党代会的局面。党内内耗大得惊人,难以担负起统领其他政党的职责。第四,政治、军事和经济没有一盘棋的格局。蒋介石出山到去台湾,这一大段时间,偏于政治和军事,而疏于经济。他没有意识到即使在动荡年代,经济依然是基础,忙于政治和军事,忽略经济的建设,此种做法实在不妥。以至于后来一麻袋钱换不到一麻袋的大米,几乎到崩溃的边沿。怎能不败乎?此外,由于蒋介石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的缺陷,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很少的缘故,使他擅长于挑动一个或一派反对另一个人或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的军事观。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的权威,他对反叛者的办法是惩罚而不是改造。这就使得他的统治是在恐怖之中,长期的恐怖政权是不牢靠的,最终经不住挫折而垮台。行文至此,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一个王朝的建立千辛万苦,它的垮台自然令人心酸。这是常理,特别是关注过民国兴衰的人们,心情更是如此。每每回想所阅资料,息不安寝,竟然做起梦来。这梦也梦得奇怪,在梦里我遇见一个妙龄尼姑,她款款向我走来,坐在我的身旁,和声细语对我说:“你为何那么耐得住寂寞?枯燥无味地写书,不怕白花精力而一无所获吗?”“得与失在于自己”,我说,“而不在于别人,自己感觉有价值的东西,它就有价值,何况我憋在心里难受,不吐不快”。“哦”她微笑着说,“还有你这样的人。看来你写的东西我可要拜读,打发我寂寞的时光。可有什么看头?”“应该有吧,民国时期那么多*人物,形形色色,各俱特色,可歌可泣,读来心潮澎湃。而我写的可都是大人物,他们的为人处事值得一读,至少明白一些做人成功或是失败的道理。借古鉴今吗。”我淡淡地说,没指望她对这些会有兴趣,住在深山老林里的尼姑,她了解这些干吗?“借古鉴今?说得没错,忘记过去,今天的生活就平淡无味,古今都有连续的。”她依然微笑着说,语音极细,沁人心脾。我对她发生了兴趣;好奇地问:“你年纪轻轻的;什么事让你想不开;要出家为尼;你的父母不心疼吗?”“这是命;命中注定。不过我在这里也很开心。”她说。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命中注定?难道老天爷逼你来出家吗?”“你真聪明,”她甜甜地说,“原先我也不愿意出家,父母兄妹都对我很好,我也怕孤单寂寞,跟当今的青年男女一样,蹦蹦跳跳,开心好玩。但我命苦,突然得了一场大病,这病又奇又怪,大医院小郎中都看过了,就是好不了。有一天,有个老尼姑来我家化缘,说要我出家为尼,病就好了。谁信这个?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随老尼姑去试试,奇就奇在病真好了。我很是不解,曾经跑回家住去,可不久病又犯了,无奈只好又出家找那老尼姑,并拜她为师。这不是天命是什么?”她说到这里似乎有些悲凉,随即消失了,仍是微笑着,甜甜地-—忽然,惊雷一鸣,我从梦里醒来,朝窗外望去,天空黑沉沉的,似乎将要崩塌。而后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河水澎涨起来了,压过河道里的芦苇丛急朝前流,势不可当。

顽石出世

第二章顽石出世光绪十二年十月,浙江奉化的蒋氏家出生了一个“顽石”,他顽劣异常,不听教化。这个“顽石”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蒋介石。他姓蒋,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是属于蒋氏的世周字辈。这个“顽石”命好,出生于一个美丽的地方――溪口――小溪的出口,另外它还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叫“锦溪”。溪口四面青山环抱,一条银蛇(溪流)绕山而来,顺溪三里长街横贯东西。蒋介石的父亲名叫蒋肃庵,他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村民们遇事都愿意找他商量。蒋介石的母亲是蒋肃庵的第三任妻子,她嫁到蒋家后生了蒋介石。从小蒋介石生性活泼顽皮,且体弱多病,但长大后体魄变得健壮了。这要感谢他的美丽的家乡。蒋介石家屋前有一条湍急的山溪流过,他常常跳入溪水中洗澡,时常乐而忘返。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忽视体育,但对蒋介石来说,由于经常在乡间的小溪里游泳和外出爬山,使他从小就摆脱了体弱多病的体质,并在他那漫长而劳累的一生中一直保持到晚年蒋介石的家教甚严,母亲用铁一般的严规戒律管束他。母亲只要觉得他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严格标准,就会毫不犹豫地打他。母亲坚信石不雕不成器的准则,所以就要他每天干洗碟子或拖地板之类的脏活,以磨练他的意志。但蒋介石是个“顽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