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维护汉家的统治,东汉末期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出现系统的理论典藉,《太平经》《正一盟威秘箓》《正一道》'俗称五斗米道'等相继出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东汉末年张角等人宣扬道家思想形成庞大的组织体系,设立'二十四治'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以至于天下动荡,汉室倾覆,自秦以后传统的道教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融合儒墨道医阴阳五行等为一体,一时间求仙问道,修道炼丹者盛嚣尘上,自秦始皇到汉武帝都热衷方士之说,妄想长生不老,以求不死仙药,相传有位皇帝丹没炼成,却炼成了火药,因而成就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也算是他为人类社会做的贡献,”幼薇对道教的起源发展说得头头是道,令一清大师括目相看,幼薇年纪轻轻,半途出家,对佛教却也有这样高深的造诣,实在是令人感佩不已,一清大师心下暗自赞许,大师听她所说的句句是理,有意考较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关于道教的学术问题,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引出一些生僻的名词叫她解释,幼薇凭着自己非凡的领悟力,在前人的解释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鞭辟入理,令一清大师甚为钦佩,一清问:“道有形呼?道在何方?道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幼薇答:“大道无形,天地宇宙之间一尘一土一草一木道无处不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大智若愚,大爱无形,天地无言而滋养万物的生长,谁能悟道谁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统治者如能悟道就能达到拱手而治,拥有大智慧的人自然是领悟了大道,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藏拙,不过是说领悟了大道后就能洞察先机,预见事件发展的未来,高瞻远瞩,如《塞翁失马》成语故事中的那个塞翁就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又如春秋时的范蠡,汉时的张良能知人心,识事务,达权变,知进退,这样的人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所以说学道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得好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一清大师听到幼薇阐述得如此深刻,见识超人一等,知她天生异禀,悟性非凡,心下钦佩不已,口中道:“老僧自出世已来可谓识人多矣,象道姑这样有远见卓识的可谓是凤毛麟角,真是后生可畏呀,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赶旧人。”想到她一个初出道的女子其才思之敏捷,其道学之高深远过于己,不禁怅然若失,感觉自己真的是落伍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 第27章 游庐山悠然题诗
且说自少林寺一清大师光临后,咸宜观香火益盛,声誉日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幼薇的高深的学问,和惊人见识,因而玄机大师的大名远近皆知,至使香客如云,前来拜访的道友也络绎不绝,好几个道观都争相娉请她去当主持,幼薇自然一一推却,婉转谢绝,她不能辜负空明大师临终前的嘱托,不能因为好高婺远,另谋高就而置咸宜观存亡兴衰于不顾,虽然这里地理位置偏僻,寺院相对狭小,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过她虽然尽力推辞去别的道观当主持,但各种邀请函还是雪片似的飞来,有的邀请她参观,希望她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更主要的原因是想借她的名声提高自己道观的知名度,如某某日玄机大师曾于百忙中凤驾来仪,光临本观,刻于石上,当吸引很多的人前来朝拜,这自然是一种商业的炒作,盛情难却之下,幼薇也不得不暂别咸宜观去其它的观中走访一二,一来联络感情,二来借此机会出去领略一下异域风光,在唐初官府很重视道教,可惜幼薇是生于唐末,乱世之中,政令多变,官府甚至一度禁绝道教,所以各地道观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如果幼薇是生在唐初说不定还会做官,在那时道士和尚做官并不稀奇,可是至幼薇出生时道教鼎盛时期已过去了,不管是寺庙规模还是信徒人数都是今非昔比,那些宫中的道观也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似有江河日下之势,因而各地道观为了弘扬道教殚精竭虑,费尽心机,加强与各地道观的联谊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却说幼薇一日和她的弟子游到江西九江庐山,一来欣赏享誉中外的匡庐奇秀,二来参观东林寺等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庙宇,并拜见几个得道高僧,以加强联谊,弘扬佛道,她一边参观庙宇,一边欣赏延途的景致,看到此处烟波浩渺,襟千山而纳五湖,控长江而据天险,波涵秀色,浪接仙宫,风光秀丽,景色冶人,云遮雾绕,远观红日初临,彤云密布,鸟语花香,泉水叮咚,绿树掩映,青枝翠蔓,层峦叠翠,云蒸霞蔚,气候变幻万千,不禁心旷神怡,呤诗四首:
其一:
紫雾蒸腾望眼缭,娉娉袅袅逐波涛。
吴宫西子临溪畔,月窖嫦娥下碧霄。
缕缕香风迷玉蝶,悠悠笛曲系兰桡。
巫山幻境逢云雨,潋滟风光起梦潮。
其二:
起伏连绵叠翠高,烟霞缭绕入重霄。
云妆素裹英姿妙,鬼斧神工逸韵飘。
日照青峰铺锦绣,月临碧岭笼轻绡。
匡庐胜境人间罕,疑是蓬莱醉海潮。
其三:
彤云密布入重霄,百舸争流望海潮。
飞瀑悬天翻玉浪,清泉出壑滚银涛。
征鸿展翅雄心远,白鹤挥翎意气豪。
万紫千红迷画景,花香鸟语乐陶陶。
其四:
紫雾迷昏晓,烟波逐海潮。
临峰闻笛曲,倚树赏云涛。
蓬岛何辞远,赢台不畏高。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霄。
接着幼薇参观了各处名胜古迹和道观庙宇,领略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碑帖题诗,也亲见了三叠泉,那个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深切地感受到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她也拜见了不少有道高僧,这里的山青水秀滋养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陶渊明等,是桃园诗和隐逸诗的策源地,是隐逸者理想的归宿,也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圣地。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8章 跨龙虎从容解文
幼薇游完庐山之后,作为道教的信徒当然必须去了一趟位于江西贵溪即鹰潭附近的龙虎山,那里是张天师传道授业的圣地,山青水秀,四季长青,飞瀑泉流,气候宜人,奇松怪石,各种道教建筑,坐落有致,洞天石府,古朴幽深,悬棺赤石,神秘绝伦,龙虎对峙,际会风云,左青龙,右*,上朱雀,下玄武,各安其职,守护神门,正如《水浒传》开篇所描述的:“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狼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虽然同在江西,但那里离庐山还有不少的路,幼薇随行的弟子租了一辆马车,简单的整装之后,一路上奔驰而去,赶到那里的时候天已向晚,幼薇自报家门,并递上玉碟,龙虎山守门人立即向主持人张真人会报了幼薇的身份及来历,张真人立即传见了幼薇,因她是同门中人,又是贵为一观之主,自然是礼遇有加,盛情款待,龙虎山所有中层以上的管理者都会聚一堂,齐集议事厅,幼薇也被延请至中庭,大家分宾主依次坐下,免不了一番叙谈,先是主持人致欢迎词,幼薇施礼已毕,接着大家都纷纷前来叙礼并自报家门,借此认识一下,因幼薇在道界颇为知名,所以大家对她都很尊敬,也想借此机会向她讨教一番,主持人在介绍她的时候赞许有加,称她为玄机大师,并说幼薇不仅是一个得道中人,而且在诗词文学方面造诣也甚为了得,幼薇忙上前答礼,谦称“不敢,小女子初入道门,缺乏历练,才疏学浅,盛名之下,恐其实难服,蒙主持人抬举,实在当不起这‘请教’二字,有什么问题大家彼此磋商,共同进步,”大家都争相推崇,之后纷纷提出疑问,幼薇自是一一细细解说,其间有人提出关于自秦朝后道教的演变,幼薇细细推论,举一反三,纵横捭阖,寓事于理,其对道学通达之处令大家钦佩不已,其深入浅出的解说令大家心悦诚服,听了她的阐述之后很多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有人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接着就是摆席相庆,大家尽欢而散。
且说第二天天刚放亮,幼薇就在道中人的陪同下参观了龙虎山这一处道教圣地,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相映成趣,令历代的道徒顶礼膜拜,而且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来访,作为道教的策源地,其历史的传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自然环境具有引人入胜的神秘性,用时下科学都无法解释的悬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种超乎人想象的现象,不得不让人陷于神鬼之说,在这道教的圣地惊现这一幕,自然地引起人们对道教所包含的阴阳五行学说产生迷信,这也是迷信为什么有时候会与科学混为一谈,如时下的人们用电脑算命,是迷信愚弄了科学,还是科学解释不了迷信因而陷入歧途,这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幼薇来到闻名已久的龙虎山道教圣地,自然不错过这次机会,大饱眼福,此处洞天福地,其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和自然气候不仅造就了张天师这样的一代道教宗师而且曾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道中杰出人物,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有传说中的张天师镇魔石和符录,也有人类对生殖崇拜的造形物,这里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悬棺,也有象《西游记》里所描写的火焰山一样的火红的石圾,来到此地令人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这里很多景物都是世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仿佛来到遥远的天国,它的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人文景观以及神秘的传说融合在一起,仿佛世外仙境,悠久的文化传说和神秘的历史遗迹相互映照,让人徘徊在现实与虚幻之中,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那些独特的建筑与自然及地理环境混为一体让人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气氛之下,善者心生敬畏,恶者不寒而粟,此时的幼薇仿佛置身神秘的天国,心中对道教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她追寻古人的足迹体验道的真正内涵,从而领悟到一些生命的真谤,这里真是悟道的理想世界,怪不得张天师要选择这里作为他修道传教的圣坛,可能找遍天下也难以再找到这样的得天独厚的理想去处,当年天师来到这里后就再也不想踏出一步,想必这里的一切都给予他非凡的感悟,自己来到这里也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滋味在心头漫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共鸣,呼唤着她不断地接近理想的世界,她不禁为造化的神功而惊叹,她不禁为这里神秘而肃穆及亲和之气而顶礼膜拜,在这里幼薇感到造化神工与人类非凡的创造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作为道教的忠实信徒,幼薇感到骄傲,感到无比荣光,通过阅读各代真人留下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记载,对那些先贤,心底油然而生敬意,幼薇真真切切地在道教的圣殿里穿行了一回,心里的感动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对道教也有了更深沉更透彻的认识,站在张真人的雕像面前,看着他的仙风道骨,她仿佛与这个道教圣人进行心灵对话,她感受到他的亲切和伟岸,她感受到他的高远和博大,,她感觉到他的睿智和非凡的魅力,从未有过的灵魂的皈依和归属感再次坚定了她的信念,她愿意为道而献身,她发誓要努力求学早日成为道德高深的人而拯救天下受苦受难的苍生。在参观完龙虎山后,幼薇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个道教的发源地。她踏上赶往咸宜观的旅途,她从没有出门这么远而且这么久,她有些思念姐妹们和弟子们。
第29章 误佳期飞卿碰壁,知冷遇幼薇伤心
幼薇风尘仆仆地回到咸宜观,姐妹们自然高兴地欢迎她的归来,互相说一些别后的思念之情后,幼薇询问了别后观里的一些琐碎事务,就准备去休息,有一个师妹告诉她说三天前发生一件可笑的事,说有一个男人找观主,这个人好生奇怪,竟敢旁若无人地直呼观主的名号,也不洒泡尿自己照照,就他那衣衫不整,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也配找我们观主,你说好笑不好笑,一边说着一边还笑着回味当时滑稽的场面,幼薇仔细询问那人相貌以及衣着打扮,那师妹就把那天那人来的情况从头至尾告诉了幼薇,边回想边断断续续地把那人的体貌特征和衣着情形以及语音特点都告诉了幼薇,幼薇听了她说那人身材高大,浓眉大眼,阔口咧腮,面相象一个武官,而衣着却又象是一个落魄的文人,穿着绸布长衫,却陈旧不堪,浑身打满了皱折,外表粗犷,嗓门大,他一进门就可着嗓子大声嚷嚷,幼薇幼薇地叫着,全没一点规矩,我每还道是观主老家来的人,问他姓氏,他说姓什么。。。。。。啊姓温,我心里捉摸没有听说过观主老家有姓温的亲戚,因而怀疑他是觑着观主出远门而前来讹诈,就问他找观主有何事,那怪人却说不便与我分说,只能与观主当面才能说清,我告诉他,观主不在,他以为我哄他,直往里撞,口里还是不停地叫着,我心里有些不耐烦,说你这人好没道理,平白无故地大声叫我们的观主的名讳,问你找观主有何事,你却吱吱唔唔说不出一个理由来,究竟有何事,清天白日,我们这里全是女道士,你一个大男人无缘无故地往里撞,口里大声叫嚷,全没一点规矩,道门清静之地,岂能由着你胡作非为,接着我们几个姐妹就把他赶走了。听了她的述说后,幼薇心里陡地一惊,心想那是飞卿,不知他找自己有何事,为何他落魄到这种地步,心下不禁为他担忧起来,她觉得这位师妹做得过分了,不应当以衣着取人,不应该轰走他,止不住心酸,眼中流出泪来,语气严厉地说:“你们这些人枉自出家,修行多年还免不了市脍,全无半点道德修养,告诉过你们多次不要势利,出家人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德行,待人要和气,你们就是不听,我一再告诫你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遵从道家的规矩,不能辱没师门,你们却口是心非,我只离开几天就出现这样的事,说出去会让人觉得我们是一群污合之徒,是假道学,全无待人的宽和肚量和善心。”听到她义正严辞的话,看到她悲愤交加的样子,那位师姐有些不知所措,心下有些茫然不解,即使自己做得有些不妥,但也不值得发这么大的脾气呀?再说自己当初也是为了维护观里的名声和避免给她自己带来麻烦才那样做的,为何观主有这么大的反应?幼薇看到她有茫然的眼神透着委屈,嘴唇歙动着,似乎要分辨但终于没有说出声,也就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知道事情过去了,多说也没有用,因而说:“你下去吧,希望今后不要出现这样的事,”说完,那位师妹就起身告辞,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幼薇知道飞卿因性格梗直得罪了不少权臣,以至于士途多舛,官越当越小,处境也日益困窘,但从没有看过他外表显露出潦倒不堪的样子,他为人豪爽乐观,胸襟开阔,洒脱不羁,一般的委屈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他从不曾颓废,也较注意仪表,保持读书人的风度,但这次他怎么会变成这样的狼狈不堪的样子呢?想必他一定遇到了什么大的麻烦,或是事情过于紧急,而顾不上自己的形象,他这次匆匆来访,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告诉我,不然他不会这样急迫,很久没有与他见面了,想不到自己偶尔的出门一次却逢他来访,让他扑了个空,也真是不巧。
第30章 传诗语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