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阳老头你在不出门,镇子里都快忘了你这号人了!”
众人七嘴八舌的向阳道一打着招呼,阳道一也抱以微笑一一回应着。众人似乎都心照不宣的都忽略了海毛的存在,而海毛也并不在意,就这样脸上挂着憨憨的微笑,错后一步一直跟在阳道一的后侧。
黄沙沟镇历来就有的习俗,镇里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等,每家有劳力的都会出力帮忙,男人做挑抬活计,女人操持厨房事务。
家中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家人都会去山上寻找合适木料定制棺材,待老人离世后,家人便会将茅山道人请来做一场法事,然后寻一处风水宝地,随棺安葬,以期先人在天有灵,保佑后世子孙富贵荣华。
亮娃的家人已前去接请茅山道人,天色擦黑之前预计能到来。道人未来之前,逝者是不能提前入棺的,即使入棺,也不能盖上棺盖。一群帮忙的人在堂屋外的院坝上,用红砖堆出一个四四方方的火坑,把砍来的柴火烧的旺旺的。这样做,一是防止蚊虫接近逝者遗体,二是,民间传言,逝去的人的遗体停放处会有不干净的东西接近。而蚊虫、邪祟等都惧怕熊熊烈火,故而火势越旺,越能驱赶蚊虫、邪祟。
时至戌时,亮娃的家人终于把茅山道人请来。
亮娃的哥哥田毛走前首,随后一身穿宽松青色长衫,黑发盘髻,面容中正无须的中年人负手而行,想来此人便是相请而来的茅山道人。紧随道人之后,是两个青壮少年人,每人肩挑两大箩筐用红布遮盖住的法器物事等,道人做法事用的东西。随着两人脚步迈出,肩上扁担一上一下的起伏着,想来框里的东西必是不轻。
先供道人与其随从好吃好喝过后,茅山道人穿上黄色道依,戴上黑色道冒,胸前背后附八卦图,左手持铃,右手拿桃木剑。二随从则一人坐于堂屋口一侧檐槛的板凳上,架起大鼓,另一人则一只脚站在院坝上,一只脚胯在檐槛上,左手叉腰,右手持牛角。又从民众中找出会用铙钹和敲锣的两人,与鼓手随从凑到一起。
茅山道人先是抬头看了看天,许是时辰已到,便道:“点炮!”
田毛拿出一挂爆竹,用香点着,爆竹噼啪声响起。持牛角青年随即吹响牛角,发出呜呜声,锣、鼓、铙钹有节奏的和声敲响。茅山道人迈着奇特的步伐,围绕着门板上躺着的逝者边走边晃动着手里的铃铛,口中说吟唱不知名的句子。如此过了三圈,吟唱停歇,牛角声,铙钹声,鼓声,锣声兼停,爆竹也已先一步燃放停歇。
院坝上逝者的家属、亲眷均披麻戴孝,跪伏在地,一片哭喊声响起,哭过三声,起身冲堂屋站定。
镇里前来帮忙的人中,有四人上前,把逝者往旁边稍稍移动,又找来两条长条板凳横着平行放好,间距六尺,长凳上铺上厚厚一层纸钱。而后把开盖漆黑棺材架在两条长凳上。
茅山道人上前,往棺材里撒上糯米,一阵念念有词过后,逝者的家眷亲戚在棺里铺上崭新被褥,放上枕头。帮忙的四人抬起逝者缓缓放入棺中,逝者家眷又大大小小的盖了几层被褥。
又一阵爆竹噼啪,牛角、铙钹、锣、鼓齐鸣,茅山道人吟唱完毕。随即着人盖上棺盖,再叫人盛来一碗冒尖米饭,饭上盖上纸钱,并在顶上插上蜡烛点燃,然后置于棺顶。
棺材前搬来一张八仙方桌,紧靠棺材方搭上屏风,中间书写一大大的黑色“奠”字。桌上放一敞口香炉,插上三支燃香,两边放上点着的烛台,前方再从左到右放着两只大碗,一只碗里分别放着斋粑、豆腐,一只碗里放着刀头肉,均各自插着一双筷子。
堂屋里围绕着棺材用竹条搭着架子,架子上缠绕着花花绿绿的剪纸花朵,堂屋墙壁上挂着各种仙神画像,使得堂屋仿佛变得如仙家福地一般。
帮忙的帮着在一旁火坑里,升着大火守着夜,茅山道人则领着逝者家眷,一会儿冲逝者跪拜,一会儿绕着棺材转圈,并不停的吟唱着。旁边牛角、铙钹、锣、鼓奏奏停停,时而夹杂着爆竹声,时儿一阵阵哭喊声,一直到天明。
海毛则非常娴熟的穿梭在棺材四周,香完了续香,蜡尽了点蜡,真真的有条不紊。
阳道一,坐在火堆旁,默默的看着这一切,隔着火光烟气,看着跳动着的空气。明显的能看到一股纯正的气息,借着茅山道人的吟唱,跟着茅山道人的绕走,一直紧随而行。这股气息是逝者家眷的殷殷期盼,盼望逝者能登临极乐,死后不在受生前所累。
阳道一似有所悟。
“至诚至纯,能凝聚能量吗?还是说里面另有我未曾发现的东西?”
阳道一也一时琢磨不透,索性再又继续观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