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暮色降临的夜晚。或许她认为每一次成功都会是她演艺生涯中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自己的不满足,永远激励着她学习。
年近不惑的苏菲·玛索,虽然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但她有一颗年轻的心,仍然熠熠生辉地照耀着她的自信与坦诚。她向往光明与自由,给别人与自己都留下那永不衰老的灵魂。
上海之行
在2001年6月的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记者们高涨的热情感动了远道而来的苏菲·玛索,她情不自禁地用中文高呼:“中国万岁!上海万岁!”
“这是正常的工作,我坐在这里就是做这样的事,欢迎大家提问。”2001年6月16日下午,当休整了一天的苏菲·玛索正式出现在本届电影节专为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时,她朴实无华的开场白立即消除了记者对国际巨星的敬畏。
她用刚刚学会的上海话向全场说“大家好”,她对自己的第一次中国内地之行兴奋不已,她说她到过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上海是她身边的人谈论很多的一个城市。
一踏进上海,苏菲·玛索就表达了想和中国电影界合作的愿望。她告诉记者:“这是我一直的心愿。”至于和哪一位中国导演合作,她故意卖关子:“当然是最愿意和我合作的那个人。你们知道,这要有好片子、好计划、好时机才行。”苏菲此前曾与美、英、意、波兰等不同国家的导演合作过,每一次跨国界的行动都让她了解到另外一种丰富的生活,现在她同样渴望了解中国的文化。她活泼地笑着,把球一下子踢给中国电影人:“现在我发出招标信息,请大家来竞标。”
为了这次上海之行,苏菲·玛索放弃了同期在日本横滨举行的法国电影展,她说,到上海跟中国人见面才更有意义。但她也不无中肯地向上海电影节提出建议:“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能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不过我觉得上海电影节在影片的选择上可能还处于一个需要更加完善的过程。”当然她并不否认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一个优秀的电影节,在发布会的尾声,苏菲·玛索再一次“现炒现卖”她的中国话:“上海万岁!”
苏菲·玛索是深受中国影迷喜爱的一位国际影星,对此,她本人也深深知道,在新闻发布会上,她满怀感激地说:“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我对中国、对上海一直怀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也一直关注中国,感谢中国影迷多年来对我的忠诚和喜爱。”她的话说完,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14岁便从影的苏菲·玛索,并没有许多女明星表现出的浅薄无知。刚到上海住下宾馆,还没有倒过时差,苏菲·玛索便急着去博物馆参观。“我到任何一个国家,首先要去该国的博物馆看一看。因为高楼大厦到处都有,博物馆却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古老文明,早就吸引了苏菲·玛索,她觉得,上海历史博物馆一行,虽然让她感到充实,但只代表中国的一小部分文化。“我渴望了解更多。”苏菲·玛索强调。
在上海期间,苏菲·玛索和当时的男友安德烈·祖劳斯基还兴高采烈地畅游了城隍庙,她在豫园展示迷人的“法兰西微笑”。入乡随俗,按照中国生肖属马的苏菲·玛索一进城隍庙,就找到了自己的生肖牌位,双手合十,默默祈祷。这时,安德烈·祖劳斯基赶紧为她到“功德圆满”的化缘箱去捐钱。接着,他们又找到了安德烈和儿子的生肖牌位,同样祈祷一番,在上海留下最美好的祝愿。
豫园的江南园林美景,令苏菲·玛索流连忘返,她趁游客们没认出自己,摘下墨镜,尽情欣赏。走出豫园,她和安德烈漫步在九曲桥上,其乐融融。忽然,小孩手中吹肥皂泡的玩具吸引了她,她像小女孩一样欢笑着站在五彩缤纷飞舞的肥皂泡前留影。城隍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引起她的好奇,她在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市场花39元人民币,给儿子买了一套童装。
最使她感兴趣的还是上海浓浓的人文情调。她走过小弄堂,忍不住溜进去参观一下。中午,她和祖劳斯基在长安饺子馆美美地享受了一顿中国饺子,随后又独自到绿阴环抱的香山路、思南路一带遐思散步……
苏菲·玛索说:“我一般喜欢那种在乡间沉思默想的生活,但上海给我印象深刻。这是一座富有能量和活力的城市,而人们看来又安宁平和。”
在电影节上,苏菲·玛索曾透露将与中国电影人合作,在电影《芬妮的微笑》中担纲女主角,这样的事情对于苏菲·玛索本人和中国电影人来说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而对于中国的苏菲·玛索迷来说,这更是一次与偶像亲密接触的最佳时机。由北京紫禁城公司与奥地利合作拍摄的《芬妮的微笑》,取材于发生在中国浙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影片中芬妮的原型就是生活在浙江东阳的瓦格纳夫人。制片方曾与苏菲·玛索有过密切接触,苏菲·玛索本人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也期待着能早日合作,双方甚至在酬金上也初步达成了默契。遗憾的是,出于对奥地利合作方的尊重,剧组最终决定与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奥地利当红的首席女星妮娜签约。于是,苏菲·玛索与“浙江芬妮”擦肩而过。
在上海,首次来到中国的苏菲·玛索有了很多的收获,也留下了诸多遗憾。最让她感到不能释怀的是,她没能与中国电影人进行第一次合作。这种遗憾越发勾起了苏菲·玛索要与中国导演合作的愿望:“很早以前我就想去中国拍一部电影,因为好多中国人说,我长得有点像中国人。”她心底的这个结何时才能解开呢?又有哪一个中国导演来帮她解开呢?苏菲·玛索只有期待着她的第二次中国行。
北京与成都的疯狂(1)
2005年9月15日早晨7时50分,一辆法航飞机准时降落在北京。8时30分,穿着红色毛衣,没有戴墨镜,没有助手簇拥,身材高挑且一身休闲打扮的苏菲·玛索,捧着鲜花从机场普通出口旁若无人走了出来,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身材高大的男友吉姆·莱姆利。由于现场随行人员很少,几乎没有影迷认出苏菲,此时,她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普通旅客。
走出机场之后,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苏菲·玛索见到有人拍照时,她并没有预料中的惊恐和不快,也没有反感地躲避,反而非常大方地在镜头前摆了个优美的微笑。而因为苏菲·玛索的到京时间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因此来接机的影迷几乎没有,这让现场的气氛十分轻松,秩序也很好。临上车时,苏菲·玛索还特别大方地从车里探出头,向在场的路人做了一个鬼脸,挥了挥手,虽然只是不经意的小动作,但已经让人感受到了苏菲·玛索对中国的友好。
苏菲·玛索此行是中法文化交流年的重头戏,她将在影院和观众见面,她主演的电影《逃之夭夭》9月16日起在中国公映。这也是她继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二度来到中国内地。时隔4年,苏菲·玛索又成熟了不少,也沧桑了不少,苏菲·玛索可能早就预感到了这一点,对此她表现得很坦然,她希望大家见到现在的她以后,千万不要觉得反差太大,或者感觉很恐怖。以前她的影片给观众留下的印象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充满了青春的美丽,现在她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地认识她成熟女人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尤其是在《逃之夭夭》中的蛇蝎美人形象,可能会把影迷们吓坏,因为这个角色妖艳、极尽诱惑之能事。对于中国观众的热情,苏菲说,早就从身边的朋友处听说自己在中国很受观众喜爱,自己非常荣幸,对于中国观众的热情自己很高兴,而观众如果对自己很冷漠,自己就不习惯了。这一句宽慰的言辞又激起了无数影迷们对苏菲·玛索疯狂的爱,并将这份爱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9月16日晚上,由电影资料馆主办的“苏菲·玛索北京放映日”活动如期举行,在放映活动上播出了苏菲·玛索执导的《黎明之颠倒》、《对我说爱》(又译《当爱变成习惯》)两部作品,资料馆内座无虚席,苏菲·玛索的一些影迷甚至站在过道上看完了这两部作品。放映结束后,苏菲·玛索到场,当美女入场的时候,全场的观众都起身用携带的相机、手机拍摄偶像。
活动中,主办方安排了一个特殊的活动——影迷向偶像献礼,颇让现场观众吃惊的是,走上台的第一个女孩就按照欧洲礼节连吻苏菲·玛索脸颊,现场男生嫉妒得直叫“好”,激动万分,而这位女生并没有“罢休”,送完自己的礼品后再次连续热吻苏菲·玛索,搞得苏菲·玛索都有点意外,她肯定没想到中国也兴起Kiss礼来了。
此后上台的几个男生则显得稍微腼腆,礼貌地和苏菲握手、拥抱,远不如第一位女生热情奔放,但最后上台的一位男孩再次热情地重演了热吻苏菲·玛索的一幕,现场气氛无比热烈。值得一提的是,一位苏菲·玛索的忠实影迷还现场对着苏菲深情演唱,让苏菲颇有几分感动。
苏菲·玛索还精彩地回答了影迷们的提问,她说她很喜欢中国的电影,在法国,她常看中国电影,甚至包括一些中国的小众电影,她是李安的忠实影迷,《卧虎藏龙》是她很喜欢的一部中国片。言谈中,苏菲·玛索不断地流露出对中国女演员章子怡的喜爱与赞美,当有人告诉苏菲,中国观众和媒体对章子怡的印象都不是很好时,苏菲说,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现象,在国际上受欢迎的明星通常在本国都不怎么得宠,同时还拿自己举例说:“法国人也都不喜欢我。”苏菲称赞章子怡可爱、漂亮、聪明、有才华,“她这么年轻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让人嫉妒,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她也很正常”。苏菲·玛索更表示,一直很期待与中国导演合作,提到姜文,苏菲表示能否合作最重要的是剧本。更表示,此次来京没能和姜文好好聊聊十分遗憾。看来又得等到她下一次的中国之行了。
9月17日上午,苏菲·玛索应央视电影频道《世界电影之旅》之邀,接受了本次中国之行的唯一一次独家专访。节目录制现场请来了北京几所高校的学生观众,他们都近距离领略了这位法国巨星的迷人笑容。苏菲·玛索出场时,一位男生“腾”地站起来,快步走到苏菲面前,将鲜花送到她的怀中,还没等苏菲反应过来,上去就“先左后右”地索吻成功,然后笑容灿烂地跑下台去,手捧鲜花的苏菲半晌才反应过来,随即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节目录制到一半时,主持人突然请出了埋伏在后台的演员黄磊,原来这是导演安排的一个特别节目,请黄磊和苏菲·玛索现场指导两位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来一段即兴小品。可能是因为紧张,两个人的小品表演也很“水”,让黄磊不得不连连喊停,几次指导之后,黄磊终于按捺不住,决定亲自和苏菲·玛索做个示范。苏菲很爽快地接受了邀请,虽然两个人语言不同,但是只用眼神和动作的交流便打动了现场的观众。一片掌声之后,黄磊不忘趁机和美人拥抱,还打趣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和外国明星演对手戏。”而苏菲·玛索更是喜笑颜开地与中国的大学生们进行电影艺术的交流,场面好不热闹。
。 想看书来
北京与成都的疯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