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与年轻的太爷爷迎着初升的朝阳,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轻柔的微风拂过,路旁的野花野草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我们送行。阳光慷慨地洒在蜿蜒的小道上,宛如给我们的旅程铺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色绸缎。
行至中途,忽然一阵痛苦的呻吟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太爷爷与我急忙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路人蜷缩着身子蹲在路边,一只手紧紧捂着脸颊,眉头紧皱,双目紧闭,神情痛苦万分,嘴里还不时发出“哎哟哎哟”的呻吟。太爷爷三步并作两步赶忙上前询问,语气中满是关切:“这位兄台,你这是怎么了?”那人声音颤抖着说:“我的牙和脸疼得厉害,牙关都闭不上了。”
太爷爷略一沉吟,便开始了中医的辨证论治。他神情专注,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着此人的面色,只见其面色泛红,又伸手轻轻搭在此人的脉搏上,仔细感受脉象的跳动,接着耐心询问了发病的经过和症状。经过一番细致的诊断,太爷爷胸有成竹地断定这是阳明经气血阻滞所致。
“莫急,莫急,我可为你针刺下关穴,缓解你的痛楚。”太爷爷温和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安抚。
说罢,太爷爷动作轻柔地让那人侧卧在路边的草地上,自己则弯下腰,手指仔细地在那人面部耳前方摸索着,很快便准确地找到了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说道:“这便是下关穴所在之处。”只见太爷爷从随身的布囊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银针,眼神专注而坚定,稳稳地将银针精准地刺入穴位。
随着太爷爷手指轻轻捻转银针,那人原本紧绷的表情逐渐舒缓,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嘴里的呻吟声也逐渐减弱,疼痛在不知不觉间渐渐减轻。
“下关穴乃治疗此类病症的要穴。”太爷爷转头看向一脸好奇的我,耐心解释道,“它不仅能疏通阳明经气血,治疗牙关开合不利、面颊疼痛,还对耳鸣、耳聋等病症有良效。而且,下关,有着“下管”之意,故此穴可以治疗下半身的疾病,若有下肢痿痹、足跟痛等下半身的病症,通过针刺下关穴,调节经络气血,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下”蕴含着下沉、内敛之意,象征着沉稳与收敛;“关”代表着关卡、要冲,掌控着开合与通闭。
从穴名分析,下关穴之所以能够治疗其所主病症,原因如下:首先,“下”在此处表示穴位位置处于下部,其与下颌关节紧密相连。刺激下关穴,可使气血沉稳内敛于此处,从而有效地治疗牙关开合不利、面颊疼痛等问题。其次,“关”突显了其关键的调节作用,犹如一道重要关卡,把控着经络气血的通畅。通过对下关穴的刺激,能疏通经络关卡,让气血运行顺畅,改善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各种病症。
而在治疗下半身病症方面,这与中医经络理论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和阴阳平衡理念息息相关。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气血上下贯通,阴阳协调。下关穴所属的足阳明胃经,其经脉循行自上而下。当出现气血阻滞、阴阳失衡时,刺激下关穴,就如同开启了气血下行的通关之门,促使气血顺畅地“下”行,滋养和调节下半身的脏腑组织,发挥“下关”通调之效,进而对下半身的病症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
那人从地上缓缓站起,脸上满是感激之色,眼里甚至闪着泪花,连连作揖道谢:“多谢神医出手相救,您真是活菩萨啊!”太爷爷微笑着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说罢,便带着我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程。
阳光依旧温暖地洒在大地上,而太爷爷的医术和仁心,却如同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