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行走在前往南阳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形成一片片光斑。
这时,一位老太太迎面走来,她面容愁苦,一手扶着腰,缓缓地开口说道:“我这身子骨啊,最近真是遭罪。总觉得浑身没劲儿,胃口也不好,这肚子还老是胀胀的。而且这后背也难受,尤其是肩胛的地方,又酸又痛,像压了块大石头。”
太爷爷仔细端详了老太太的面色,又为她把了把脉,温和地说道:“大娘,您这是脾气虚弱,运化不利,导致气血不足,经络阻滞,所以才会有这些症状。”
太爷爷接着说道:“我给您针刺脾俞穴,或许能缓解您的不适。”说着,太爷爷让老太太转过身去,手指着她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地方,说道:“大娘,此处便是脾俞穴。脾俞穴是脾脏的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针刺这里,可以健脾和胃,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流通,通则不痛。”
太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小心翼翼地刺入脾俞穴,轻轻捻转。不一会儿,太爷爷起针,问道:“大娘,您感觉如何?”
老太太活动了一下身子,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哎呀,真是神奇,这后背一下子轻松了不少,肚子也没那么胀了。”
太爷爷微笑着叮嘱道:“大娘,回去之后要多注意休息,饮食要有规律,少吃生冷油腻的东西。”
老太太连连点头,感激地说道:“真是太感谢您了,小伙子。愿您一路顺风!”
告别了老太太,我和太爷爷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而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后来听太爷爷给我讲这“脾”,顾名思义,所指的便是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脾被视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升清,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俞”字,具有输注、转输的含义。脾俞,即脾脏之气输注之处。
脾俞穴之所以能够治疗其所主之病,关键在于其与脾脏之间紧密而特殊的联系。首先,脾俞作为脾脏之气转输的关键部位,就如同脾脏功能的调控枢纽。当脾脏的运化功能失常,例如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导致体内湿气积聚,出现腹胀、便溏等症状时,刺激脾俞穴能够激发脾脏之气,增强其运化能力,促进水谷的消化吸收,消除湿气的困扰。
从气血生成的角度来看,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虚弱,无法统摄血液,就可能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如尿血、便血等。脾俞穴如同一个气血的调节器,通过刺激它,可以振奋脾气,使气血生化有源,脾的统血功能得以恢复正常,从而止住出血。
再者,中医认为,脾主升清。当脾气下陷,不能升举内脏,就会出现胃下垂、子宫脱垂等病症。此时,脾俞穴就像是一股向上的助力,刺激它能够提升脾气,使其恢复升清的功能,将内脏维持在正常的位置。
此外,脾俞穴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则正气充足,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容易出现感冒、发热等病症。刺激脾俞穴可以健脾益气,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总之,脾俞穴这个穴位,清晰地揭示了其与脾脏的密切关系。通过对脾俞穴的刺激和调理,能够有效地调节脾脏的功能,治疗一系列与脾相关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