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炽热的夏日,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天空湛蓝如洗,骄阳似火,烤得大地热气腾腾。
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汗水湿透了衣衫。就在这时,一阵痛苦的呻吟声传入我们的耳中。循声望去,只见路边坐着一位面容憔悴的路人,他手捂着耳朵,眉头紧锁,一脸的痛苦与无奈。
太爷爷赶忙上前询问,路人有气无力地自述道:“我这几日不知怎的,耳朵里总是嗡嗡作响,像有无数只蚊子在飞,而且听力也明显下降,听不清旁人说话,这可如何是好?”
太爷爷仔细观察了路人的面色,又为他把了脉,心中便有了判断。太爷爷说道:“你这是肝胆火旺,上扰清窍,导致耳部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说罢,太爷爷决定为他针刺听会穴以缓解病症。太爷爷向我们介绍起听会穴的定位:“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只见太爷爷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精准地刺入了路人的听会穴。随着太爷爷轻轻捻转银针,路人原本紧绷的面容逐渐放松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太爷爷起针,路人惊喜地说道:“哎呀,这耳朵里的嗡嗡声小了许多,听力也好像恢复了一些!”
太爷爷微笑着说道:“还需再调理几日,平日里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莫要动怒。”
路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我们继续踏上前往南阳的路,那一路上,我对太爷爷的医术更是敬佩不已。
据太爷爷给我讲“听会”一词,直观地表达了与听觉相关的意义。“听”,即聆听、听闻,强调了此穴与听力的密切联系;“会”,有会合、汇聚之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会”常被视为阴阳交汇、气血融合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看,听会穴仿佛是一个汇聚与听觉有关的气血、能量的特殊场所,是阴阳和谐、气血调和的关键之处。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气血如同江河之水,在穴位处交汇、流转。听会穴作为耳部附近的重要穴位,正是耳部气血汇聚之所。当耳部的气血运行不畅,或者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就会导致听力障碍、耳鸣等耳部病症。而听会穴就像是耳部气血的“交通枢纽”,通过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节耳部气血的运行,使其恢复通畅。
在治疗听力下降方面,“听”和“会”的作用尤为显着。当人体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原因导致耳部失养,听力逐渐下降时,听会穴能够发挥其汇聚气血的功能,将滋养耳部的气血引导至耳部,从而改善耳部的营养供应,让耳部重新“听”到滋养的声音,提高听力。这就如同为耳部的“听觉之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听力得以恢复。
对于耳鸣的治疗,听会穴也有着独特的价值。耳鸣多由肝胆火旺、痰火郁结等因素引起,导致耳部气血紊乱,出现耳鸣的症状。此时,刺激听会穴可以使耳部气血重新归于平和、有序,让紊乱的“听觉之会”恢复宁静,从而减轻或消除耳鸣,让耳朵再次清晰地“听”到外界的声音。
另外,在治疗耳部疼痛时,听会穴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耳部疼痛往往是由于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所致。听会穴作为耳部气血的会合之处,能够疏通耳部的经络,促进气血流通,消除瘀滞,从而缓解耳部疼痛。可以说,听会穴就像是耳部气血运行的“指挥中心”,一旦出现问题,它能够迅速调整气血的分布,消除疼痛,让耳部重新“会合”到正常的气血运行状态。
听会穴的穴名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其位置和功能,更蕴含了中医对耳部病症治疗的深刻理解,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调和、气血融合观念的契合。通过对“听会”二字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治疗耳部相关病症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