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的努力下,魏国的大臣和将领们纷纷向君主进谏,劝说其改变主意。
最终,魏国君主同意与楚国结盟。
经过艰苦的努力,楚国终于与赵国、韩国、魏国达成了结盟协议。
各国开始集结兵力,向楚国边境进发。
在结盟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各国之间存在着利益分配、指挥权等诸多问题。
在一次盟国会谈中,赵国将领提出:“我们赵国出兵最多,理应在战争中拥有更多的指挥权。”
韩国将领则说道:“不行,指挥权应当根据将领的才能来决定,而不是出兵的多少。”
各国将领争论不休,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楚璃站出来说道:“诸位,我们结盟是为了共同抵御敌国,此时不应为了权力而内斗。不如我们成立一个盟军指挥部,各国选派优秀的将领共同参与指挥,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决策。”
楚璃的提议得到了各国的认可,暂时解决了指挥权的问题。
然而,在物资分配上,又出现了矛盾。
魏国提出:“楚国应当提供更多的粮草和武器,毕竟是楚国请求我们结盟。”
楚国使者回应道:“我们楚国已经竭尽全力,但战争需要各国共同付出,不能只依赖楚国。”
楚璃再次出面协调:“各位,我们应当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同时在战后根据各国的贡献进行补偿。”
经过多次的协商和妥协,各国终于达成了一致,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
与此同时,楚国国内也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百姓们纷纷响应号召,男子参军,女子则负责后勤保障。
楚璃亲自监督城防工事的修建,确保城池固若金汤。
然而,敌国并没有给楚国太多准备的时间,他们迅速发起了进攻。
一时间,战火纷飞,楚国边境的城池接连告急。
“将军,敌军攻势太猛,我们快要守不住了!”一名将领满身鲜血地前来禀报。
楚璃神色坚定:“无论如何,也要坚守住,援军马上就到!”
在战场上,楚璃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她的英勇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大家拼死抵抗。
萧逸也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战况,不断调配物资和兵力支援。
经过数日的激战,楚国军队渐渐稳住了阵脚。
但此时,敌军却派出了一支奇兵,绕开了正面战场,直逼楚国都城。
都城内顿时人心惶惶。
“陛下,都城危险,您应当转移到安全之地。”有大臣建议道。
萧逸坚决地说道:“朕要与都城共存亡!”
楚璃得知都城危急,迅速带领一部分兵力回援。
在回援的路上,楚璃遭遇了敌军的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