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果然只有他李承欢一人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啊。
殿下应当没有将他的事放在太重要的位置上,或许在殿下心中,这样的小小儿女私情,是登不上台面的,自然无法影响到他。
李承欢有些落寞的想着。
正此时,突然听到上首苍老威严的声音提及他的名字。
他惊愕抬头,便听皇帝徐徐道:“江南路淮州同知李承欢,此次江南水灾中做的不错,所定方略,可圈可点,实为安民良策。”
皇帝一句话,便定了李承欢在江南的功绩。殿中百官纷纷侧目看向李承欢,眼里不乏艳羡与欣赏。这位小李大人年纪轻轻,便得了陛下如此青睐,未来可期。
李郸却是不动声色,抱着手站在班列中,垂眸看着地砖。他自觉已经猜到了皇帝的用意,自然不觉得欣喜。李承欢刚刚在江南立了这样大的功劳,却立刻被派往前线督军,说心里没点不痛快是假的。
虽说他知道李承欢的本事,去了也未必会有多大危险,但那毕竟是战场,稍有不慎,便是性命攸关的。况且即便李承欢不去北境,为了大齐的江山稳固,他也会倾尽全力支持睿亲王,皇帝却偏要用他的儿子来压他,实在让他有些不是滋味。
皇帝又夸赞了李承欢几句,便提到了让他随军督战之事。其实前几日廷议之时,这事儿已然定下了,只是当时正主不在,今日皇帝又点了出来,看来是极为重视此事。
百官接受到了皇帝放出的讯号,纷纷赞叹陛下英明,小李大人乃是国之栋梁,正该担起国之重任云云。
李承欢余光扫过殿中诸人,只觉得心中发苦。从前皇帝也赏识他,但那时他觉得是荣耀,洋洋自得。可是现如今的圣眷,却让他心头发紧,只觉得皇帝是看他不顺眼,要想方设法处置他了。
“此次北凉来势汹汹,战将军已为国捐躯,前线不可一日无帅,朕已封睿亲王为征北大元帅,率八万精兵驰援北境,抵抗北凉三王子的袭边。李承欢,你乃是我朝廷栋梁之才,可愿随军北上,任督军一职?”
李承欢连忙出班拜倒,朗声道:“臣李承欢,愿为陛下效死!”
“如此,便定下了,征北军三日后先行出发援北,李爱卿也要早做准备,莫要耽误了行程。”皇帝看了一眼殿中跪倒的少年,浑浊的眼眸闪过一丝难明的神色,挥了挥手,令李承欢起身回班。
自始至终,萧胤都沉默的站在班首。
而太子的却悠然站在御座之下,冷冷的看着李承欢与萧胤,嘴角始终挂着冷然的笑意。他可是知道那什么北凉三王子厉害的很。连他座下第一大将战厉南都战死了,萧胤和李承欢?去了也是九死一生。若是战死了,那可真就有意思了。
下朝后,李承欢便被皇帝叫去了御书房,同去的还有萧胤。
李承欢老老实实的垂手站在一侧,低眉顺目,眼睛盯着琉璃地砖,动都不敢动一下,身旁就站着萧胤,御书房里,静谧无声,落针可闻。
皇帝还没有过来,两人便安静的站在房中,静静等候,萧胤一直看着李承欢低垂的脑袋,若有所思。想到他这么快就赶来了京都,嘴角便不禁勾起一丝笑弧。虽然还是不肯跟他说话,不愿和他对视,但是一旦得知他可能有危险,还是迫不及待的就追了上了啊。
无妨,他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等。
李承欢感受到萧胤那毫不掩饰的视线,只觉得头皮发麻,恨不得将脸埋到地下去。手心里的汗已经快要打湿衣袖,他却依然一动不动,神情温顺的静立一侧,面上看着,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过了许久,李承欢的后背都已经开始发凉,皇帝才姗姗来迟。赵公公扶着皇帝进来,看到屋子里两位玉立的少年,不禁笑了一下,扶着皇帝去一旁的锦榻上安坐,又去捧了一块毛毯,盖在皇帝的膝上,这才躬身立在一旁。
“父皇。”萧胤垂首行了一礼。
“臣李承欢,拜见陛下。”李承欢却是老老实实拜倒在地,行了君臣大礼。
“起身吧。”皇帝此时要比在太极殿时温和许多,那双向来锐利摄人的眸子里,也含了一丝笑意。
李承欢便小心翼翼的起身,目不斜视的看着脚尖。
“承欢呐,此次江南一行,可有什么收获?”皇帝突然亲昵的问道。
李承欢诧异的抬眸瞄了一眼皇帝,见他神情温和,有些意外,赶忙躬身道:“臣学到了很多以往不曾知道的事情,受益匪浅。”
“哦?学到了什么?”皇帝似乎只是在闲话家常,十分随意,甚至叫了小太监搬来了两张锦凳,让李承欢与萧胤二人坐下说话。
李承欢受宠若惊,欠着身子坐了下来,袖中的手都有些无处安放。萧胤看着李承欢受惊小鹌鹑的模样,便垂下了眼帘,遮住了眼里的笑意,面上仍是一副淡然从容的模样。
李承欢将自己在淮州的所见所闻与皇帝一一道来,皇帝听得连连点头,气氛竟十分的融洽,让萧胤都有些意外。
他一直觉得皇帝大约是知道了他与李承欢之间的事情,是想对李承欢不利的,但是现在这个样子,皇帝似乎十分喜欢李承欢,对他甚至比对他们这些儿子更温和亲近。让他有些犹疑。
“看来,让你去地方上历练历练也是件好事。”皇帝笑道。
李承欢唯唯诺诺的点头应是,心里打鼓,不知道皇帝这态度究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