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晚清战争时间表 > 第十三章 睦仁的战略 从方向上打败俄国(第1页)

第十三章 睦仁的战略 从方向上打败俄国(第1页)

日本“特工之王”明石元二郎

首先出场的这个人是高桥是清,他是日本银行(即日本中央银行,简称日银)副总裁,管很多钱,但他的任务是去找更多的有钱人,为日本进行战争筹款。自古以来的战争首先打的都是钱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睦仁和伊藤博文交给他的任务是:日本的战费不仅要能够维持到日军在战场上取得相对优势,更要为可能的持久战做好准备——只能说,这个任务实在是太难了。

开战之前,明治政府的储备勉强可以为战争维持12个月。好吧,通过提高税率和多印一些钞票还可以再维持6个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一年半以后,明治政府将破产。

虽然很难,但必须要去做,高桥是清只能满世界去找有钱人,借一点是一点。

借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工作——如果他正好也想借给你的话。对于一个参战国,当时借钱通用的办法是在“中立国”发行战争债券,也就是先向这些国家的人们借钱,等将来打赢了发了财再连本带息归还,当然这些国家首先不能对你有敌对和敌视情绪;其次必须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不会过分限制民间资本的流动,也就是不阻止老百姓尽可能地发财。别的国家打仗,如果你看准哪个国家会赢,可以去买它的债券投资,成为这场战争的“股东”。对于高桥是清来说,他首先能够去发行战争债券的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于是他拖着几大箱子印好的战争债券,来到了世界金融中心伦敦。

虽然英美政府对卖战争债券并不阻止,但能不能卖得出去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债券如果没人买那就是废纸,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对你这个国家的信心。又小又穷的日本自然是不被人看好的,当时整个欧美社会预计日本会赢的没有几个人,更有人认为日本连0%的机会都没有,谁也不会干亏本的买卖。于是乎,高桥是清的债券无人问津,通俗一点地说就是卖不动。

高桥是清决定从一群人身上去打开突破口——犹太金融寡头,他们有很多钱,控制着伦敦甚至世界的金融命脉,主宰着金融市场的风向,为首的是一个叫雅各布?希夫的人。

高桥是清和他的助手们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希夫等人,了解到他们很团结,圈子性很强,穷人们生活在市井街巷,他们就生活在“俱乐部”里,一般很难被说动。但只要说动了其中一个人,其余人都好办,并且要注意在这些精明的人面前,靠演说和说谎那是绝对不行的,上策只有直言相告,把明治政府的家底和所有困难、准备、计划和盘托出,说明日本的决心才行。

最后,高桥是清还抓住了一点:犹太人讨厌俄国。

在这些犹太金融寡头一生傲慢的生涯中,如果他们曾遇到过比他们还傲慢的人的话,那么这批人就是俄国贵族。大概是出于根深蒂固的种族优越论,俄国贵族的反犹太人情绪十分强烈,他们满不在乎地把犹太人称作“犹太猪猡”“犹太畜生”,把欺压和敲诈犹太人当作上流社会的笑谈和荣耀,纵容某些地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犹太财团也曾经想打入俄国市场,与俄国贵族一同发财,但一直被冷漠地拒绝了。

研究完这些后,高桥是清开始“融资”了,他拜访了希夫等犹太金融寡头,这些人可不管日俄谁是正义谁是无道,反正日俄两国都会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生意人就要用做生意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希夫以特有的傲慢用雪茄指着高桥是清问:“如果你们赢不了,你们国内会不会发生动乱?你们的政府会不会倒台?将来拿什么来归还债券?”

在这些大富豪面前,堂堂日本中央银行副总裁像个抬不起头的小学生,但高桥是清抓住了机会,用准备好的话来打动这些“目标投资者”:

“我们都坚信日本必胜,原因在于日本国民将生死置之度外,父母送儿子上前线,新婚的妻子送别丈夫,日本国民会一直坚持到胜利为止,但战争进行下去,必然需要巨额资金,我就是为了借钱才来的,我们有必胜的信念,而且这种信念不只是存在于战争时,战争结束后我们也将和战时一样,同心协力,偿还外债,决不使你们为难。”

然后,高桥是清拿出了准备好的计划书,清晰地讲解了日本的战争计划,说明日本种种的准备和努力,最后再利用寡头们讨厌俄国的心理做思想工作。高桥是清告诉他们:日本现在对付的也是犹太人的敌人,沙皇政府十分封闭僵化,如果你们真正想在俄国做生意,想打入俄国金融市场,也必须资助日本打败俄国,到时候战败的俄国没有办法,只能从你们这里贷款重建,所以无论怎么样,现在购买日本战争债券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所谓对讲究实利的人不仅要换位思考,还要换位感受,高桥是清对这伙人感同身受,在晓之以利的基础上再动之以情,希夫终于被打动了。他以一个生意人的魄力个人就认购了500万英镑,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他已经上了日本这条船,自然会出全力,热心的希夫在伦敦带着高桥是清跑了很多个俱乐部以及金融家和实业家的聚会,把高桥是清隆重地推介出去,也把日本战争债券不遗余力地推销出去,不仅个人认购者越来越多,香港上海银行(即汇丰银行)等伦敦各大银行开始代理发行日本债券。此时正值东乡平八郎封锁住了旅顺港,保障了日军海上运输线安全,第一军成功渡过鸭绿江,日军开始在战场上显现实力,通过银行的宣传,很快又在市民百姓中卷起了一股“认购风暴”,伦敦的工人、商贩、公务员拿出多年的积蓄排起了长队,队伍中还有不少大爷大妈,最终认购者达到2万多人,认购金额超过7000万日元!

随着世界金融中心的缺口被打开,纽约等美国城市也闻风而动。以前,普通美国市民几乎没人对日本战争债券感兴趣,现在觉得有钱赚,他们也立即加入了认购大军,认购数额直线上升。据说一位检察官把自己女儿嫁妆的钱都用来买债券了,大学等各种公共团体利用基金来购买,连波士顿市政府都购买了4000日元,据说他们是计划赚了钱之后来更新一下老旧的办公家具。

此长彼消,日本的债券变成了“畅销券”,上了畅销券排行榜,俄国在法国巴黎发行的战争债券就渐渐受人冷落,价格一路狂跌,为了让本国的债券畅销,俄国人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打榜。也就是动用国家黄金储备自己去买自己的债券,以保持债券的“畅销”和价格稳定,然后又开始积极炒作,给巴黎的各大记者塞红包,要求他们鼓吹俄国的好话。但可惜的是,种种努力都无法阻止俄国战争债券卖不动的颓势,俄国战争债券很快跌出了榜单之外。

最后,高桥是清总共筹集了3亿日元的款项,在“融资”战场上成功地击败了俄国,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而日本国内对花钱似乎并不是省吃俭用,至少在一件事情上不是如此。他们竟然把100万日元的巨款直接给了一个人,还对钱的去向不闻不问,既不需要看资金使用计划,也不需要看开支明细,这个人其实也是全世界为日本找帮手的人,只是他的方式有些特别——为沙皇政府再找一个敌人,他就是“深入敌后”的那个人,后来有日本“特工之王”之称的明石元二郎。

明石元二郎相貌平平,让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能够做特工的本领,甚至看上去有些蠢,不过据说奇才都是这样的,比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明石元二郎绝对是从外表到行动都实践了这一点。后来立功之后,老军头山县有朋特地接见他,他和领导聊天聊得很投机,想上厕所又怕被耽误,怎么办呢?就在一旁当场撒起尿来,边撒边聊,不耽误。

看来这似乎是位不拘小节的狂士。事实恰恰相反,工作中的明石元二郎心细如发,有着狐狸一样的警醒。开战之前,他和广濑武夫一样是日本驻俄使馆武官,开战之后转移到了瑞典,他要给沙皇政府找的敌人就是俄国国内的革命者,只要策反这些革命者在俄国国内引爆革命,颠覆沙皇政府,俄国就打不了一场持久战,而策反工作是很费钱的,并且只能搞地下工作,甚至对日本国内都要保密,这就是明石元二郎要求100万日元秘密资金的缘由。

明石元二郎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透彻地算计了俄国的各个方面,俗话说,算计乃被算计国家自身之罪,当时的沙皇俄国正是这样一个情况。明石元二郎最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革命党人之间不团结、缺乏活动经费和武器,让他有可乘之机,他最感兴趣的是沙皇政府本身中还有一股“暗流”,那就是他们的上层同样并不团结,政治立场分化,各集团利益对立严重,统治集团内部的一部分人同样想利用革命党人领导的工人运动来推动符合他们利益的“立宪改革”。明石元二郎算计到:革命运动不会在俄国国内遭到彻底和干净的镇压,沙皇政府中的某些势力对革命运动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只要把足够的资金和武器提供给控制了俄国命脉的全国性组织,比如铁路、通信、金融等等,那就如同在后方出动百万大军武装占领了俄国一样,抵得上另外一个战场!

于是,明石元二郎首先是用钱去收买沙皇政府中的人,恰恰是沙皇政府里的人先向他提供情报,然后再把资金和武器提供给革命者,那才有更大的意义。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个歹毒的釜底抽薪之计。明石元二郎很快收买了包括俄军军官在内的十几个人,组建起沙皇政府中的“反政府网络”,由他在瑞典遥控,明石元二郎特别注意“保护”他们,免得他们被自己上班的单位给发现了,他给每个人都单独配备了联络员,采用单线联系,让他们彼此之间并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只采用口头传递情报,万不得已需要寄出情报时,就用双重信封,里面装情报的信封写事先预定的姓名,万一被发现,就说这是一封受人委托转寄的书信,我自己也上当了,而明石元二郎在瑞典的收信名字和地址有十几个,还有女人的名字,他的笔迹也不停地换来换去,以逃过俄国宪兵和密探的检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