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留守;叶公得此名分;便可募集壮士从军。”
听得这个;叶畅笑了:“名分已经有了;朝廷下旨;以我兼为东都留守;罢去光禄卿李橙东都留守之职;以其为河南少尹、洛阳令;再加上原本的河南尹达奚坷、留台御史卢弈一起;辅佐我镇守洛阳。想来……明日朝廷的敕书就会到此”
听得此语;刘长卿心中顿时一惊。
第一卷谁乘星槎破虚空 第436章 巧妇难为无米炊
“怎么能给他东京留守的名份?洛阳乃是朝廷腹心之地;给了他这个名份;他在洛阳募兵;杀到长安来的话;那当如何是好?”
窦华听得这个消息的时候;气愤得几乎把杯子都摔了;他匆匆来见杨国忠;劈头便是质问。杨国忠知道他没有捞到去洛阳审案的机会;而且也确实是为了自己的计划;倒不是很恼怒;笑着道:“不过是一洛阳留守;朝廷一纸诏令便可解之。叶畅虽然跋扈;谋逆之心却是没有的……”
“杨公休要拿这样的话搪塞;叶畅无心谋逆;但清君侧之心却是有的”窦华不耐烦地道:“杨公只说一句实话;究竟是做何打算;若是杨公当真如此糊涂;某不敢再侍奉在侧;只能向圣人告老祈退了”
杨国忠咧开嘴;犹豫了一会儿;事情于系重大;能不能告诉窦华?
想了想;他终于决定还是说了:“窦公勿急;若是叶畅胆敢清君侧;那正合我意。”
“你这是何意?”窦华一惊。
“安禄山。”
窦华闻言大惊失色:“杨公;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若真如此;则京畿化为血海;万民俱成齑粉矣叶畅虽是狡诈;却还有一分爱民恤民之心;安禄山;杂胡也;残忍好杀;行事无所顾忌;若令其入中原;中原必将大乱”
杨国忠哪里管得了这么多;他现在全部心思;就是借着安禄山压制住叶畅;若是顺手再将李亨也解决掉那就再好不过。在他看来;安禄山不过是一个边将;其为祸要比叶畅小得多。
因此他摇头道:“窦公有所不知;若是程千里能破诸贼;则不必动用安禄山;但若程千里败;叶畅临时招募的些许兵力;能保洛阳就不错了;如何能拱卫京师?到时还是得调兵勤王;与其如此;倒不如提早做些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不做万全准备;我如何敢如此行事?”
窦华听得这里;这才明白;让叶畅领兵;亦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中原形势;竟然至此?”他颤声问道。
杨国忠沉默了会儿;然后缓缓点头:“此事你万勿外传;若外边有点滴风声;你自家知道后果。”
在袁晁等人起事之后;杨国忠给众人的印象是镇定自若;他见李隆基解释此事时;说是“陛下孙辈顽童;舞竹枪木刀于江湖之畔;一二良将即可平抚之”;他对同僚官员评议此事时;说是“些许刁民聚众闹事;无须大惊小怪”。但实际上;此次三地叛贼同时起事;让杨国忠前所未有的紧张起来。
最初时他以为这是叶畅挑起的事情;这些乱贼早不叛晚不叛;偏偏是在叶畅回到洛阳后才掀起叛乱;分明是逼朝廷委叶畅以军权。但旋即他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叶畅回洛阳根本就是李隆基头脑发昏的产物;莫说叶畅事先没有料到;就是李隆基自己只怕事先也毫无准备;叶畅怎么可能与那些叛贼约好?
他便派亲信收集各方情报仔细研判;然后才意识到;这几年来;他为了与叶畅争大唐夺理财专家的身份;推行的一些政策竟然让百姓的负担达到了极限。只要稍有灾荒疾病;百姓就不得不卖儿卖女。
不仅仅是江南两道、淮南道;就是京畿、河南两道;亦是民众困蔽;民间怨声载道;只要一个火星;就会燃起滔天之焰。
这让杨国忠不得不慎重对待;让叶畅为洛阳留守;并不是真正为了镇压民乱;实际上是给他准备好的一只替罪羊。若是程千里带着几万禁军与团练兵都不能击败乱贼;叶畅在洛阳临时招募的那些人马;又能成什么事?
“叶公;只凭着这些人马;怕是难以成事”
与杨钊同样想法的还有刘长卿;他站在洛阳城外的校场前;看着面前的这些“兵士”;忍不住向叶畅道。
他那日的应对;虽然不甚合叶畅之意;但叶畅如今正是用人之时;身边缺个能与朝廷、地方文书往来的幕僚;叶畅还是暂将他掖在身侧。刘长卿也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安居一处为文官还可以;以他的身体状况;不可能真的随军去征战;故此在军务方面;基本不插嘴。
但今天见到这些新募的兵士;他还是忍不住说了。
不怪他;这些兵士着实难看;虽然一个个年青力壮身体强健;但不是满脸油滑;就是身上刺青;一看便不是什么好人模样。
在一旁的李橙面色亦是不豫;他原是东都留守;现在因为市民骚动的事情;被罢职改为洛阳令;还要负责配合叶畅招募人手、筹措军资。这其间种种繁琐的事情;都是他的责任。
叶畅点了点头:“良家子弟呢;这些人;都不堪用;有没有良家子弟愿意立功者?”
“洛阳城中;也只募得这样的人物。”李橙气鼓鼓地道:“良家子弟;稍有志气的;早就从军赴边;哪里还会留在洛阳?这些人;不过是些无赖游侠之流;他们勇则勇矣;却是谈不上半点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