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边看着奏折一边顺手拿起毛笔,在每个折子的最后都写下了或长或短的朱批,而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请安折子,他就随手放到了一边。
等全部看完之后,他就吩咐高无庸把那些没意义的折子都发还回各部,并且严重警告他们,如若再呈这类毫无意义的折子上来,那就让呈折子的官员把这折子给他抄写一万遍。
不过他倒也随手挑了几份写的不错的折子,不但明发六部,而且还重赏了那几名官员。
龙隐天的这一举措又在朝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大家全都难闷儿呢,这皇上怎么突然之间就转了性,连一点征兆都没有,要知道乾隆以前可是最喜欢这类歌功颂德的东西了,各级官员也都是为了讨好皇帝才会这么做的。
不过,龙隐天的这一举措倒是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官员的支持,毕竟每次写折子都能够少写很多没用的东西,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各部的办事效率,这样的好事傻子才会去反对。
也正是因为如此,都察院的那些个御史们反倒是头一次没有上折子反对皇上的做法。
利用这几日辍朝的时间,龙隐天将军机处呈上来的折子基本都处理完了,并且对于整个大清国也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很多乾隆以前从没发觉到的隐患他也看出了一些苗头,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官吏的贪污腐败、欺上瞒下。
要说腐败这种事情,是打从康熙爷在位时就已经有了,尤其是康熙末年更为严重,国库的财政赤字相当可观。
而后来继位的雍正爷可是励精图治了半辈子,将一个摇摇欲坠的朝堂给彻底拾掇了起来,以致民间还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而且也消除了连年赤字的情况,使得国库充盈,给乾隆留下了一个大好的江山。
奈何这乾隆却不是一个能守业的好皇帝,只是短短的几十年就将国库败掉了大半,官吏的腐败也日渐严重。
虽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龙隐天可不打算用雍正爷的那种手段,在他看来那种做法效果实在是太慢了,他可没有那样的耐心,雷霆之势才是他一贯的做事手段。
想到此处,龙隐天觉得他是时候该把雍正爷留下的血滴子和粘杆处派上用场了,毕竟这些个特务机构在很多时候还是很有用处的,关键就要看他这个皇帝怎么用了。
孝贤皇后出殡后的第一个早朝,龙隐天什么话都没说就直接颁布了的一道早就拟好的旨意,大意就是从今日开始每日早朝改为两日一小朝、三日一大朝,其余时间免去早朝,并且早朝的时间也由卯时改为辰时。
所谓小朝就是在京的一品官员(包括正、从)以及皇亲前来朝见皇帝,而大朝则和平日里的早朝是一样的,要百官前来朝拜,并且殿议政事。
龙隐天是个勤政爱民、精于治国的皇帝不假,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懂得如何享受生活并且极有手段的皇帝,如若不然他恐怕早就被青龙国那繁杂的政务给累死了。
这道旨意一经颁布,立刻就招来了不少官员的反对之声,其中以都察院的御史和宗室当中的那些个老人反对的最为激烈,他们又是祖宗家法又是礼法什么的说了一大通,总之归根结底就是希望龙隐天能够收回成命。
龙隐天倒是难得的有耐心,无论是谁有什么话想说他都照准,面儿上仍旧是一副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的样子。
其实他压根就没听那些个老家伙在说些什么,而是通过这第一次的早朝在观察下面站着的文武百官,并且以乾隆记忆作为参考。
而且他还发现他颁布的这道旨意,其实是赞同的人多,反对的人少,只不过那些个赞成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什么顾虑似的,所以才不敢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不过那些个老顽固还真是够能说的,足足一个时辰了居然还在那里喋喋不休,饶是龙隐天再怎么有耐心,此刻他的心里也有了火气。
于是乎,他直接站起身来抬手一挥,让御前侍卫们把这些个顽固不化的家伙全都堵上嘴给叉出了门外,使得偌大一个朝堂瞬间就恢复了清净。
虽然朝堂上是鸦雀无声了,甚至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但气氛却是说不出的诡异。
下面的文武百官几乎是人人自危,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这雷霆之怒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而那些个还有事要启奏的官员也都不约而同的闭紧了嘴巴,虽然政事要紧不假,但是自个儿的小命却更是要紧。
就连一向嬉皮笑脸没个正行的和亲王弘昼都一改往日的做派,眼观鼻鼻观心的低着头,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权且充当一个完美的背景。
其实,弘昼的心里也是不断的打着鼓,疑惑是一个接着一个,毕竟前几日他这个皇帝哥哥刚把全京城所有的大小官员都折腾了一遍,今儿个又在朝堂上来这么一出。
说实话,他是真没看出来这个皇帝哥哥究竟想干嘛,恐怕唯一能解释的通的就是他这个皇帝哥哥又抽了,而且这次倒是往好的地方抽了。
而且,弘昼还发觉到皇帝哥哥这两次的手段倒是像极了康熙爷,杀伐果决、乾纲独断,眼下谁要是再敢和皇帝唱反调,那就干脆洗好脖子等死吧,毕竟这雷霆之威可不是人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的。
“众位爱卿可还有本奏?”龙隐天背着双手,面无表情的环视了下众人,虽然从他的脸上根本就看不出喜怒,但实际上他在心里却乐呵得很,尤其是看着下面的一众官员对他噤若寒蝉的样子,他就更是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