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会发生这样的失误,也有李严不上心的缘故。
但毫无疑问,运粮不继不该归罪于某个人,即便是归罪于个人,主要责任人也轮不到李严。
在诸葛亮回军汉中之前,李严便开始追查此事,并想把运粮官岑述杀掉治罪。
但岑述是丞相府的人,诸葛亮的亲信,李严自是没能如愿。
能加给李严的第二条罪状是:假传圣意。
实际上,李严并没有如此做。
在经历了反间计之后,诸葛亮已经与刘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刘禅也不会再下这种拖后腿的命令。
诸葛亮联合百官上表弹劾李严,奏折上并没有给李严罗织“欺君”罪名,只说其德不配位,办事不利、私心过重。
这个弹劾表上除了三号人物刘琰,其余如魏延,杨仪,费稦,姜维等,全都是领丞相府官职的人。就连李严,此时也供职于丞相府。
综上,李严被黜的性质就一目了然了。
说白了,诸葛亮需要的是像蒋琬、费祎这种老实人,没有私心和野心,安安分分在后方做事,往前方运粮运兵,其他一概不管;而不是李严这种有自己想法,动不动就会搞一个幺蛾子出来的属官。
当然,罢免李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李严与孟达是至交。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两面三刀、反复无常的孟达在此前叛蜀(刘璋)投汉(刘备),叛汉投魏,及叛魏投蜀等事上,李严都是知情者。孟达最后一次叛魏投蜀时,就是通过李严这层关系,频频往来书信,约定起事日期,同时孟达又遣使与孙权眉来眼去,在蜀、吴之间,待价而沽。
所以孟达死了。
也就是说,李严在魏国是有门路的,因此才会有“司马懿开府,高官厚禄招降”的传言。
以诸葛亮的谨慎,自是不会允许后方有这样的隐患。
因此,将李严一撸到底也就不足为奇了。
……
按理说,无论川中风云如何变幻,都与马谡无关,作为诸葛亮的亲信及蜀汉最能打的将军,他目前地位稳如泰山。
雍州刺史府也已被马谡迁移到了羌地,麾下兵马也大多是由羌人构成,就连“亲卫”许慎,也被安排去洗马了。
也就是马谡没有自立为王的想法,如果有,客观条件就已经成熟了。
只需登高一呼,便可成为西羌王,片刻间就能分三国为四国。
通常,这种时候,就是一名将军最危险的时候。
君疑臣,则臣必死!
但马谡很安全。
首先,他虽然拥有如此大的权力和便利,自己却是不掌兵的。一半兵马(五万骑兵)掌握在对蜀汉忠心耿耿的赵云手中、另一半(五万羌兵)则掌握在羌王阿秀手中。
其次,他的“家小”,五(六)个儿子都在川中为“人质”,这足以令皇帝刘禅心下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