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学习了一些汉文化,也精通汉话,但目前还没有学到“围魏救赵”那一段。所以,他以为这个计策是马谡自己想出来的,因此震惊无比。
在采纳这个计策的同时,柯比能暗暗发誓,倘若马谡还活着,鲜卑人永远都不要与他为敌,也不要与蜀汉为敌。
一场战争都还没有开始,马谡就已经看到了结局,甚至这个结局还是他一手策划的。
这样精于算计的人……无疑是可怕的。
用屁股想一想,就知道与其为敌的下场。
柯比能立即用老鹰通讯的方式,将这个诱敌之计一一安排下去。而后,在大营中设宴,隆重答谢马谡献上的妙计。
虽然这个计策到现在八字都没有一撇,能不能成还两说,但柯比能莫名的认为,这个计策必成!
不过,自从这一天过后,马谡那人畜无害面庞下所隐藏的狠辣手段,就给轲比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他再也不敢小觑这个整天笑眯眯的蜀汉征西将军了。
以前,柯比能总觉得马谡言过其实,后者在陇右和凉州所打出的赫赫战绩,有夸大的成分和运气的成分,且必然是因为大能诸葛亮在正面的牵制,给马谡创造出了偷袭及出奇制胜的机会。
但是现在,柯比能再也不这么想了。
这个马谡,不光稳健,下手也足够狠。
是个干大事的人。
另一边。
骁骑将军秦朗带着五万大军北上,直入罗川口,逼近柯比能的军队。
双方短暂交手过后,柯比能败退,让出罗川口外的大营,后退五十里至云中地界扎营。
等毕轨率领残余部众赶来与秦朗会师后,魏军总数已经达到了六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两万骑兵。
而根据斥候的探查,柯比能的部众目前仅有一万骑兵,另外三万骑兵不知所踪。
基于以上情报,秦朗分析过后谨慎的认为:穷寇莫追,将柯比能逼回草原便好。
并州刺史毕轨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激烈的站了起来,认为此时应该趁柯比能虚弱的时候,对其赶尽杀绝,以永绝边患。
两人意见相左,争执难下。
险些在大帐内顶起牛来。
激愤之下,毕轨脱口说道:“公乃宗室子弟,此前从未统兵,不知柯比能军中虚实,实是情有可原。依今日计,柯比能当追!”
秦朗虽是依仗曹操义子的身份登上骁骑将军的高位,但他却是一个有真本事的将领。不过,因为各种缘故,经历曹操、曹丕时代一直都没有被任官,直至太和元年,曹叡即位后,方才得到启用,就任骁骑将军。
之后,秦朗曾屡次请求掌兵北伐草原,安定边塞。上表的奏折上也都是言辞恳切,直指要害,从不挑战曹叡的权威,也不与曹爽、司马懿等人争权。但即使如此,他却一直都是挂着虚职,没有获得重用。
造成这样处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魏像他这样的良将太多了,轮不到他;二是曹叡刻意防范宗室子弟掌兵的缘故。
现在毕轨这句话直接戳中了他的痛处,令他无言反驳。
因为毕轨所说句句属实。
而且,毕轨常年驻守北境,深知柯比能的底细,之前更是仅靠两万人马(这里没有算上步度根的三万骑兵),就重创了柯比能。所以,毕轨的话很有参考价值。
秦朗不得不把自己的观点收回,重新考虑起毕轨的提议。
“好吧……依使君之计,我军当如何做,那三万鲜卑骑兵不得不防啊……”秦朗并不是一个固执的人,知道两军阵前,将领不合乃是兵家大忌。真要和毕轨闹翻了,对大家都没好处。
便摆了摆手,重新坐回主位,看向毕轨。
“自从罗川口被截断后,那三万鲜卑骑兵便不知所踪,至今都未与柯比能汇合。以我之见,这三万骑兵仍在太原境内,柯比能今日退兵,便是欲诱我大军北上,好叫那三万骑兵乘虚拿下太原,断我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