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如愿进入巴黎政法学院读书,巴黎政治学院培养了众多的领袖人才,又被誉为“社会精英的摇篮”。
通过邱朝明的引荐,她有幸认识了着名画家张先生,这位三不女人的朋友圈很小,却对来自祖国的姑娘来了兴致。
她邀请张瑞做她的模特,张瑞欣然应允。这位后世颇负盛名的女画家,此刻生活的并不富足,甚至有些清贫。
她自称“三不女人”:不谈恋爱,不加入外国籍,不依附画廊拍卖作品。终日在卧室作画,靠友人接济度日。
富足的精神让她丝毫不在意这些所谓的“清贫”。看着张先生画笔下的自己,仿若注入了灵魂一般,画出了她不曾表露的情感。
自此张瑞多了一个新的起点——学油画。随着75年5月份被下放的副主席复起,前来浪漫国访问,国内形势有了变化。
她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学习油画——这种资本主义的产物,却是在邱朝明的掩护下暗渡陈仓。
周末,她邀请张先生喝咖啡,两人轻声细语地交谈着。
“张瑞,你不并爱邱朝明,你心里有着别人。”张先生不是用疑问的语气,而是用了肯定的语气。
“张先生向来目光如炬,今天怕是要走了眼!我正在努力爱他……”
“你这丫头!爱哪有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您和您的先生呢?”
“他成就了我,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日。”
“您对他是感激还是爱情?”
“他年长我12岁,当时已有妻子,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而又风度翩翩的男子。
我当时正是17岁情窦初开的年纪,在他的健谈与学识中逐渐沦陷了,由崇拜到心生爱慕之情。”
“您为他坚守了40年不曾恋爱,可曾回头看过王先生?”
张先生端咖啡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我们是极好的朋友……”
“如果不是真爱,王先生会默默为您做了他能所做到的一切?”
“我告诉过他,我不讳言,我有痛苦,但也有宽慰,那就是我先生和我真诚相爱,我虽然和他隔着异国他乡,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还要回他的身边。”
“几十年来您先生可曾写过一封书信让您回国?况且,您先生已去世多年,我知道您情深意重,可我还明白一点,死者已矣,生者如斯,珍惜眼前人!”
“你倒是比我活得通透……”
“王先生把对您的爱深埋心底,以一个知己好友的身份,不离不弃一直陪伴您身边,您此生算是负了他的深情。”
“已然错过,已然错过……”
“您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您。”
“你呢?准备错过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