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王道剑电子书 > 第二十一回 燕王篡位(第1页)

第二十一回 燕王篡位(第1页)

方孝孺先不接笔,只是双目直瞪,目光中透出利刃般的锐气直逼朱棣。

过了片刻,他的目光渐趋平和,伸手接过那枝饱蘸浓墨的中楷硬毫,

在纸上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然后将笔猛掷于地,

大声道:“我死意已决,焉能为你草诏书以欺天下?”

朱棣意气风发进了南京城,道衍法师姚广孝随侍在侧,建议了三件事情:第一,立刻向金陵军民发布文告,说明燕王原无争天下之意,实因建文身边奸臣当道,专横弄权,导致皇室叔侄反目,祖宗家法易制,这才不得不起兵清君侧。现京师已定,有罪奸臣一个也不能赦免,无辜臣民一个也不会滥刑。如有小人藉机作乱,殃及无辜,非我朱棣之本意也。

第二,如找到建文尸体,则厚葬之;如找不到,弄个假尸葬了作数,暗中立刻全面展开搜查。对朱允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三,有两个人绝对不能杀:方孝孺不能杀,他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文人的榜样;徐辉祖不能杀,他是大明开国第一名将的嫡嗣,天下武将的表率。

朱棣策马走进皇城时,宫殿的火已熄灭,步廊两侧百官夹道而列,有些机伶的已经跪拜高呼万岁了,有些脸皮较薄的只是默默行礼迎接。这时,翰林院编修杨荣趋前站在朱棣马头边,低声提醒朱棣:“殿下是先谒孝陵,还是先即位呢?”朱棣猛醒,暗道:“该演的戏还是要先演完,即位不必急。”便很嘉许地对杨荣点了点头,暗道:“这人是个明白人,可以用。”

朱棣手下在皇宫火烧过的现场只找到了两具尸首,立即抬到大殿上,一具原在坤宁宫内,当是马皇后无疑,另一具在乾清宫地下的密室中被发现,虽烧得焦黑了,却仍盘坐不倒。道衍上前辨认,是具男尸,但他略加细察,便在朱棣耳边低声道:“王爷,是个太监。”朱棣点了点头,上前蹲下,抓着马皇后被烧得焦黑的手,垂泪哭喊道:“痴儿,何至于要这般?”硬生生便把马皇后当成了建文,于是官方就宣布建文帝已遇难。

朱棣转首问随从:“俺要厚葬建文,礼部有大臣在吗?当以何礼?”身旁紧跟着的是礼部侍郎王景,王景道:“该当用天子之礼。”朱棣点头,命亲信侍卫速办这件大事。

朱棣没有找到建文的尸首,心中一块石头又悬了起来,他低声对道衍道:“发动全面搜查,就说是追查主凶余党,勿枉勿纵。”

道衍算是世上最了解朱棣的人,他已意识到“朱允炆下落不明”这件事,将会变成朱棣心中的死结,令他终生寝食难安。道衍暗自叹了一口气,忖道:“要解这个心结,唯有让他亲眼看到建文的尸首。”于是立刻请天尊及鲁烈入宫商议到子夜。

惊天动地的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终于过完了。

六月十四是个炎热得令人难过的日子,一大早便烈日高照。宫中的议事大殿虽然未被火灾全毁,空气中仍弥漫着烧焦难闻的气味,即便门窗全开了一整夜,但因为是夜无风,呛喉的气味依然浓烈。

朱棣步入大殿时,百官无不垂手肃立,不知是谁头一个叫出:“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请进大位。”接着劝进之声便如春雷般连续发作,此起彼落。朱棣面色严肃,双手举起,示意大家安静,然后道:“朱棣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四年时间发动靖难,便是要清君侧、除奸臣,恢复祖制,永保我大明江山,绝无半分觊觎帝位之意。此心可昭日月,诸位好意朱棣十分感激,但请莫再提劝进帝位之事,以免陷朱棣于不义。”

众官员那肯依他这番话,但也了解自古劝进之事,至少要劝他三次才能成功,必要时还得安排一出感人肺腑、赚人热泪的好戏,当事人才会勉强答应做皇帝。众人知道这是必经的过程,便也就继续劝进,乐此不疲。

等百官散了,朱棣留下了道衍和尚、鲁烈,还有大将朱能,另外叫翰林侍讲礼部侍郎王景在室外候传。朱棣的第一个问题是:“昨天一日一夜搜查南京城里城外,有何收获?”

鲁烈道:“皇城起火前后,有民众看见身着便服的朝廷官员结队潜出城去,还有一人报告他看到一个像是建文帝的人也在其中。锦衣卫凑合各方消息,猜测逃亡者分为两路,一路向南,一路向西,咱们已经传令浙江、安徽、湖北、湖南一带的锦衣卫加强侦查。咱们衙门几个追踪侦查的老手一致判断,这两起出走人马,最终目的总不外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一带……”

道衍点头表示赞同,加上一句:“建文最亲信的一批锦衣卫下落如何,也要快快查明。”鲁烈应了。朱能道:“逃亡人等最好能在走出江苏之前便加以截下,跑得远了,追踪就更难了。”

朱棣点头,转了话题问道:“今日大殿上虽不算是上朝,但差不多京师的官员都到了,有没有不现身的?传那个礼部的王侍郎。”

王景入内,听了朱棣的问话,便答道:“回殿下,下官站在大厅角落细细地记了一会儿,共有二十八名官员没有到场。”说着就从袖中掏出一份卷宗,展开来给朱棣过目。那卷宗上列有该上朝的名单,其中二十八位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小圈。

朱棣看了一下,怒道:“怎么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徐辉祖这几人都不在场?”王景答道:“齐泰在广德募兵,黄子澄去了苏州,御史大夫练子宁募兵于杭州,侍中黄观募兵于上游。”朱棣道:“下令给这四处的地方军及锦衣卫,就近捉拿四人回京。那方孝孺和徐辉祖呢?”

终于问到了重点人物,道衍和尚虽然早已力劝朱棣这两人万不可杀,但以朱棣独断凶狠的个性,实在难以预料结果会是怎样。众人一时没有回答,朱棣便瞪着道衍。

道衍和尚回答道:“适才有消息来,方孝孺昨日就去了天禧寺,闭门不肯见客。据天禧寺和尚报来,他在禅房中未做他事,只终日挥毫书写文文山的诗文,一篇〈正气歌并序〉便写了不下十幅。”朱棣睁大了眼,问道:“他要做文天祥?”道衍道:“方孝孺以圣人门生自居,逢此家国巨变,书写文文山诗文以抒其义愤之气,亦属理所当然。殿下定要敬他这分忠义之气,方能收此人为己用。”

朱棣哼了一声,又问道:“那徐辉祖又去了那里?”朱能道:“俺问了督军府的将校,都说徐辉祖昨日兵败后走太平门出城,到了中山王的祠堂中,跪在徐达的神主位前一语不发。”朱棣怒道:“他要抬他老子的神主牌吓唬俺?这个王八蛋。”朱能见他口出恶言,心中雪亮,朱棣定是想到铁铉在济南城拿太祖的神主牌挡他大炮轰击的往事,这才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六月十五,百官再次劝进,朱棣仍然不允。

六月十六,百官三度劝进时,有人开始痛哭流涕,曰天不可无日,国不可无主……朱棣仍然不允。

六月十七,朱棣出了朝阳门,率其亲信直奔明孝陵。到了太祖陵墓前,朱棣跪下默祷,口中念念有辞,没有人知道他在对亡父诉说什么,只看到他唏嘘感动,泪流满面,久久不能止。祭拜完毕,上马回营,走到朝阳门外大街,便被诸王及文武百官率军民耆老夹道欢呼,连称万岁。太监捧着玉玺,要拥朱棣上凤辇,于是朱棣终于“迫于形势,勉强同意”做了皇帝。

六月十八,朱棣废了建文的年号。他自己的年号“永乐”要到明年方能启用,今年这六个半月照规矩应该仍称“建文”,但朱棣一天也不能忍受在“建文”两字下做皇帝,便将建文改为“洪武”。既称洪武,索性从建文元年起,四个年分统统改为洪武纪年,于是建文元年就变成洪武三十二年,建文四年变成洪武三十五年。建文皇帝统治的四年彻底消失,而朱元璋已死了四年,他的年号却依然正式使用,此为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众臣敢疑而不敢言。

六月二十,朱棣以天子之礼葬了一具焦尸,对外宣称建文已安葬。从二十日起,赴外募兵诸臣皆已押解回京,朱棣便开始了恐怖的屠杀。六月二十五是一个特别可怕的日子。

朱棣先杀了黄子澄和齐泰,又派人去中山王的祠堂捉捕徐辉祖,但终于没敢杀了他,只将他削爵废为庶人,仍居于魏国公府里交付看管。剩下一个要处置的,便是学问名满天下的大师方孝孺了。

朱棣着人到天禧寺将方孝孺带到殿上,事先准备了一套仰慕赞颂的说辞,打算要好好将这个博学高士收为己用──为朱棣写一篇诏文,诏告天下朱棣起兵靖难绝非为夺皇位,乃是为了大明江山、祖宗法制及天下苍生。如今做了皇帝,实因诸王众臣拥戴使他无法推辞,他本人着实无奈。

但是方孝孺一出现,情况就失控了。只因方孝孺既不是被人架着,也不是昂然阔步地走进大殿,而是披麻带孝,一路嚎啕大哭而来,弄得朱棣连开口说话都感困难。那方孝孺哭得过于悲恸,大殿内外朱颜为之失色。朱棣只好上前安慰道:“正学先生,建文已死,今诸王及百官力促我朱棣继位,我为社稷苍生不得不受之。我入京原要傚周公之辅成王,岂料事与愿违。今日既受大位,愿得先生辅助,为我大明开一代盛世。”

方孝孺停止了嚎啕大哭,瞪着朱棣,厉声质问:“成王安在?”朱棣答道:“建文已自焚死了,俺以帝礼葬了他。”方孝孺道:“那么为何不立太子为皇帝呢?”朱棣忍住怒气答道:“国家经四年战乱,端赖一位有经验的明君来收拾破碎河山,岂能交付于黄口孺子之手?”方孝孺愈听愈激动,继续质问朱棣:“那么为何不立建文的皇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