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双手合十祈祷头像 > 第25部分(第2页)

第25部分(第2页)

秦老诌的诌:千僧锅

过去飞云寺有一口大锅,叫作“千僧锅”。这锅原来是芙蓉山后大财主徐家的,他家地多长工多,就请人铸了这么一口大锅做饭。有一年,这锅夜里老是嗡嗡响,把徐家人吓得不得了,请了许多人来看,也看不出究竟。后来有人听了出来,这锅原是在念佛:佛、佛、佛、佛……老财主过来问:你想上山?那锅立马不响了。这样,老徐就把这口锅送到了飞云寺。

我小时候见过那口锅,就支在寺院的西南角,高两米多,可装三十二担水,一次煮出的粥能供上千人吃。煮粥的场面那真叫壮观,两个和尚在下边烧火,两个和尚站在上面搅锅,要煮老半天才行,一顿要用几百斤松树枝子。等到大糊粥煮好了,在山下都闻到那股香味儿。

那时候当和尚的,除了方丈和执事开小灶,其他人一天三顿都是喝糊粥,只在过年的时候才吃几顿煎饼馒头。那粥有大麦米煮的,有小麦米煮的,有秫秫米煮的,也有子米煮的,都煮得很干,把搅锅的铁锨插上也不会倒的。

喝大糊粥的不光和尚,还有别的人,一是给飞云寺看山的人家,有十多户吧,全家顿顿去喝。二是山下给飞云寺种地的佃户,如果上山拾草打柴,中午也去喝。第三种呢,是要饭的,去了也让喝,但不让在山上住。第四种,是山下老百姓。到了农闲的时候,有人在村街上说,上山喝大糊粥吧?有人说,去就去。就成群结伙上山去喝。但这些人喝,要看前三种人喝过之后有没有剩下的,有剩下的才可以。我跟别人一起到寺里去过五回,其中有三回没喝上。喝上的两回,一回是秫秫米的,一回是大麦米的。粥里还放了一些爬豆,格外地香。这粥冷了能够成块儿,有人还揣了包袱,等自己喝饱了,另包一些提回家去。和尚不允许这么做,要偷偷的。

1947年,飞云寺最后一代方丈法扬就死在千僧锅里。那天开完批斗会,官湖镇的二马虎,就是老婆跟了法扬多年的那位,他领了一帮本家兄弟,把这锅放上水烧开,把法扬扔进去煮了。

这锅在山上放了十年,没人动它。直到办人民公社,杏园村来人把它抬下去,放在公共食堂里用。也是煮大糊粥喝,全村人就用这一口锅。后来粮食煮光了,公共食堂办不下去了,正好大炼钢铁,就把它砸碎投进了炼铁炉。炼出一个大铁砣子,乡长带人抬着它到公社报喜,说又放了个大卫星。

双手合十 第十二章(1)

一凡带着三个年轻人风尘仆仆到了山上。安排好宿舍之后,一凡洗一把脸,到方丈室吧嗒着长了几根黄胡子的薄嘴唇对觉通和慧昱说:“哎呀,好不容易才动员成三个,难死啦!”觉通说:“难?你那个县,不是有当和尚的传统吗?”一凡说:“是有这传统,那是过去让穷日子逼的。现在生活好了,愿意出家的就十分罕见。这三个当中,小魏是主动找到我要出家,另外两个都是我动员的。特别是那个小阚,我一次次去他家,和他谈,和他父母谈,把嘴皮子都磨破了。”觉通表扬他道:“一凡,你为芙蓉山立了大功!”一凡说:“功不功的不说,我就是想让芙蓉山人气旺一点儿。”

觉通接着提出,明天给新出家的剃度。慧昱说:“那怎么行?你也知道,出家后,至少要在寺院住一年以上,看他们是真具菩提心才能剃度的。”觉通说:“菩提心慢慢培养吧。不然,开光那天僧人显得太少。”慧昱说:“那天不就是一个仪式么,人多一点少一点不要紧的,咱们不能因为应付一个场面就坏了规矩。”觉通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出家就剃度,过去许多寺院都这么做。”一凡说:“给他们提前剃度也行,以后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就是。”慧昱听他俩这样说,就没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不过,在由谁做剃度师这件事上,觉通与一凡出现了争执。一凡坚持要给自己带来的三位作剃度师,觉通说:“不行,咱们飞云寺要立下规矩,不许私自收徒,剃度师一律由住持来作。”慧昱说:“一凡,私自收徒是有弊病,会导致供养之争、门户之争。”一凡向他把眼一瞪:“你以为我是为了争供养、拉势力?我是怕这几个好好的小青年拜错师父,走了歪路!”觉通听了这话,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慧昱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让住持来做剃度师,也不能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搞人身依附。在飞云寺,寺务委员会应该统领一切,寺内所有僧人都必须服从寺务委员会的管理。住持,你说对吧?”觉通见慧昱给自己解围,便点头道:“对,就是这个意思。”一凡这才不再吭声,默认了觉通提出的规矩。

第二天上午,慧昱和一凡动用剃刀,将四位求度者的头发剃得只剩下头顶一绺,接着把他们带到了方丈室。觉通早已上了法座,其他僧人肃立两边。慧昱先向住持启白,接着指挥求度者长跪、拈香、礼拜、念忏悔偈。觉通起座,向佛礼拜一番,取过净瓶,走到求度者面前,向每人头顶以指洒水三次。而后,他将净瓶交给侍者,拿起刀子诵偈道:“剃除须发,当愿众生,远离烦恼,究竟寂灭。”他先走到小冬跟前,一刀把他头顶留下的那一绺剃了个干净,接着又给一凡领来的三个剃。

剃到最后一个,正要下刀时,那小伙子却突然抬手护住了自己的头顶。一凡急忙问:“小阚,你怎么啦?”小阚站起来说:“我不剃了,我想回家。”一凡的脸霎时变得十分难看:“你不是已经答应了吗?今天怎么又反悔啦?”小阚说:“我是已经答应了你,可我刚才又突然不想当和尚了。对不起呵,拜拜!”说罢,他就转身走出了方丈室。一凡追出去,几分钟后又回来说:“咳,这小阚真是没定性,说走就走了!”觉通说:“不愿留就走,飞云寺的僧源是不会缺乏的。来,我给这几位起法名吧。”

看来他已经早已想好,给小冬起法名为永旺,小魏叫永诚,另一个小贾叫永贤。三位沙弥礼谢了觉通,侍者就领他们去换上早已备好的僧衣。等他们回来,觉通说:“看,你们已经现了僧相,我表示热烈祝贺!至于今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僧人,几位执事师父会给你们上课的。好了,去吧!”

接着,慧昱把他们领到法堂,给他们讲了第一课:我们为什么要出家。他说,出家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学佛法,度众生。这是一种探索生命究竟的事业,一种追求生命超越的事业,出家有四种:第一,心出家身没有出家;第二,身心皆出家;第三,身出家心不出家;第四,虽然穿了袈裟,身心都没有出家。我奉劝你们,一定要把今天当作自身生命的一个崭新开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做到身心皆出,做一个真正的佛门弟子!

双手合十 第十二章(2)

晚上,一凡开始教给他们早晚课诵。法堂里传出的一声声《炉香赞》,在寂静的山中传出很远很远。

慧昱在自己的寮房给觉通写升座法语。因为这种文疏内有诗偈,所以十分难写。直到夜深他才写完,楼下的梵呗课早已结束。他去了一趟位于二楼南头的厕所,往回走时,忽然发现大殿里有一点点光亮。他想,难道是晚课之后忘记了熄灭蜡烛?就下楼去看。

没想到,他走到大殿门外,竟发现佛前跪了一人,光亮是从他举着的右手上发出来的。走进去瞧瞧,原来那人右手的末指竖着,裹了布条,上面跃动着一小朵火苗。慧昱马上想到,这就是他听说过的“燃指敬佛”。过去一些发大愿的僧人有过这种举动,像近代著名高僧敬安,二十七岁那年在宁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去二指,从此别号“八指头陀”。那么,跪在这里的是谁呢?

他轻轻走到那人身边,借那朵小小的光亮看一看,认出那是刚刚剃度的永诚。只见他直直地挺立腰身,稳稳地举着右手,紧紧地咬着牙关,一脸汗珠让燃指的火苗照得晶莹闪亮。

慧昱大为感动,大为震动。他在永诚身边跪下,向佛顶礼,然后问道:“永诚,你为什么要做这头陀苦行?”

永诚答:“为了忏悔罪过,终生事佛。”

慧昱说:“若为了这,记住剃度时的承诺即可,完全不必自残身体。”

永诚答:“供养佛祖,我献出生命都愿意,区区一指算得了什么!”

慧昱看看他,再抬头看佛时,脸上淌满了泪水。

不一会儿,火苗弱了下去,慧昱嗅到了肉香。永诚将那个指头在身边的油碗里蘸了一下,复又举起。他肯定疼得厉害,下唇已经让牙咬得出血。慧昱起身出去,向东边楼上喊:“各位都快起来,快到大殿!”喊过他们,他又跑到方丈室喊来了觉通。

众僧过来,都被永诚的举动惊呆。觉通瞪着眼道:“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一凡抚摸着永诚的头顶,流着泪说:“怪不得昨晚你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