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今年的旱情较去年严重,地里的收成也较去年减了些。往年一亩能产四百斤的,今年就只有三百来斤。
俞家有两亩地,那就是六百多斤的产量。照十之有一的粮税来计算,得上交六十斤的粮食。
等秋收结束后,官府就会派衙差下来一个村一个村的收。验收十分严格,想在里头掺点没晒干的秫米压一压秤都别想,一旦被发现,就不只是吃板子的事了。
几个人一起搭把手把簸篓抬进屋放好,等明早起来再脱壳。
脱皮去壳又是个累人的活计。
等收拾完秫米,大伙又动手把脱完粒的穗秆子收拢起来。
主茎秆早几天的时候就被俞小寒捆起来收好了,这小子一直惦记着把秆子碾了熬饴糖,就等秋收后白露得了空就弄。
脱完粒后的穗秆子差不多只剩手臂来长,不过也有大用处。等到了冬天,烧饭烧炕都得用这些东西来引火,万不能丢。
有些村民还会拿秫米秆来修补屋顶。
蓟州这边一到冬天就雨多雪多,把秫米秆码整齐了再压结实,一整个冬天屋里头才能暖烘烘的。
再不来,还能剁碎了喂给牛羊吃,乡下人家哪怕是地里头的杂草都有大用处,都不会随随便便给浪费了。
等所有活都忙完,已经是满头星辉。
家里的女娃婆娘先去洗漱,三个男人稍微晚点。趁这会儿功夫,俞老二打算把俞小寒的沙盘给做起来。
以前跟着鲁老头识字,没那么多讲究,拿根棍子在地上随便涂涂画画就成了。现在有正经先生了,而且先生的字还写得那么漂亮,可不能再马虎对付了。
笔墨纸砚太贵,就先拿沙盘练着,等俞小寒把字写得像模像样了,再拿纸笔正经地练。
俞老二做木工的,家里头经常会准备一些木料,动起手来很方便。
借着月光,周彧在教俞小寒背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背一句,俞小寒也跟着背一句。
等背了两遍,周彧便开口让俞小寒想一想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俞小寒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还是摇头,“表舅,我想不出来。”
周彧也没强求,给他解释,“这几句话是说,人刚刚出生时,秉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先生教得很认真,学生学得也一板一眼。
俞老二含笑看着两人,手上动作不停。
夜色越来越沉,又过了好一会儿,三人才各自收拾妥当,回屋睡去了。
周彧久违地睡了一个好觉,他梦见学堂的封条撤了,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回来上课了,屋子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周彧欣慰地笑起来,可还不等他跨过门槛走进去,身下突然传来一阵失重感,接着,人整个人就醒了。
周彧看着芦秆铺成的屋顶,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己在什么地方。
他起身穿上鞋子,屋外传来说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