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寒意越来越浓。
火锅店的装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俞小满跟李秀花也每天到俞家做绣活,围裙的任务差不多完成了一半。
俞春分跟杏娘培植菌子越来越有一手了。
每根营养木上都冒出了圆溜溜的脑袋,香菇跟黑菜的长势最好,再过几天第一茬就应该能收上来了。
工坊的事一忙完,俞春分就拿上农具马不停蹄地下地去。
先是把顶上的草席卷起来,这样太阳光就能照进去,四周的席子不动,寒风吹不进去,棚子里就暖融融的,菜长得也好。
俞春分看着长势喜人的菜苗,说不羡慕是假的,但也明白二房这是下了血本的。
这些草棚前前后后忙活了差不多个把月,二十文一天的工钱就是六百个铜板一个人,十个人就是六两银子。
那天发工钱的时候,他瞧了一眼。
六千多个铜板,说发出去就发出去了。
以前整个俞家忙忙碌碌一整年,都不见得能攒下来二两银子。
俞春分有时候免不了感叹,二房跟他们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好在,他们大房也不算太差。
之前听白露的,说要种甘薯跟地蛋,他们家也跟着种了点。
天还不算太冷的时候,每天忙完二房的事,他就会去山上砍树割草,也搭了个小棚子把怕冻的地蛋甘薯遮了起来,已经在开花了。
苦是苦了点,但一想到杏娘肚子里的娃,俞春分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正忙活着,他娘曹氏从田埂那头快步走了过来。
“春分,快,里正招呼大伙要烧炭了。”
烧炭是晟国北边的习俗。
蓟州这边数九寒冬,冰冻能三尺厚,靠人身体硬抗根本扛不过去,所以家家户户每到冬天都要烧炕。
虽然黑石沟背靠着大山,山上树密林茂,但要是不知节制地一味砍树伐木,山早晚有被砍完的一天。
后来黑石沟的先祖们不晓得从哪里学来了烧炭的法子,开始利用木材制炭,烧出来的炭耐烧,省柴。就这样,一代一代留传到了现在。
黑石沟村后头靠近山的地方有座土窑,是老一辈传下来,专门用来烧炭的。
土窑一年只开一次,开一次要烧足全村所有村户的木炭。
白露家也收到了消息。
她家今年要烧不少炭,除了做饭烧炕用的,到时候火锅店开起来,每天也要消耗不少木炭。
白露得提前把这个用量思量进去。
所以从老早之前,白露就跟周崇商量过了,让他每天上山砍柴的时候,多砍一捆回来。这样,一天天积累下来,等村里开始烧炭的时候就能攒上不少了。
火锅店那里有俞老二跟周大壮盯着,白露今天没去镇上。
家里人一块儿帮忙把大腿粗的杂木搬上板车,木头实在太多,分了四板车才勉强装下。到时候,这些木头都要放进土窑里面去。
白露他们到的时候,里正跟周二壮已经在往土窑里摆放木材了。
这摆放的方式听说也是有讲究的,至于是什么原理白露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