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后。
景容并未离宫,去了阜阳殿。
卫奕遣退了殿中的太监,拉着景容围案而坐。
泡了一壶好茶。
十分和谐。
卫奕坐上皇位已有半年时间,这期间,他该看的也都看了,该学的也都学了,可书本上的东西到底还是死的,若要运用到现实中来,难免会吃力许多。
什么朝纲?
什么君君臣臣?
什么帝归之戒?
他明白,却始终无法参透。
“刚才修建河堤和处理难民一事,你说的很对,反倒是朕想的太简单了。”他觉得有几分羞愧。
景容放下手中的茶杯,与他分析其中乾坤:“其实你说的也没错,如果没有杨舟知的话,东大人确实是不二人选,从经验上来看,东大人也确实比杨舟知要多,可皇上若是换个角度来想,此事就不一样了,修建河堤需要时间,也就是所谓的耐心和细心,东大人是有能力,可性子急躁,办事宗旨只有一个字,就是快!这样的人又怎么会适合?但是杨舟知不一样,他胆大心细,承了他爹,所以相较之下,他更适合些。”
卫奕恍然,点头:“你这一说,倒也是。”
“处理难民一事,你想的是如何解决难民的温饱和惦记百姓的安危,身为皇帝,能以百姓为先,是天下之福。”
夸赞!
可——
“错了,就是错了。”卫奕苦笑,直面自己的错漏之处,“朕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景容安慰道:“正所谓蝉鸣非春既止,葵年非徐卸甲,到底还是一个字,韧!朝中之事更加急不来,只要肯学,自会水滴石穿。”
“难得你还这般安慰朕。”
两人相视一笑!
品完一杯茶后——
景容说:“今后我不在你身旁,朝中之事你要自己拿捏,不可只顾其一,而要面观全局,慎重而行,若有不解之处,可宣秦大人商议。”
像交代后事一样!
卫奕洞悉了他的意思,”你与舒儿……要离京了?”
“如今案子已经结了,我想等云舒身子好了之后就离开。”
“去哪?”
“还未定下。”
“那……还会回来吗?”
“或许吧。”景容认真道,“现在朝局稳定,天下太平,我和云舒这个时候离开是最合适不过的,何况大临江山迟早都需要你亲自把持,稚鸟蜗巢,终有要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