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超时空书屋游戏 > 第91章 咱不装了摊牌了咱就是朱元璋(第3页)

第91章 咱不装了摊牌了咱就是朱元璋(第3页)

而且现在也还不是过去的时候。

大明现在应该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恐怕困难比变化多吧。

果不其然。

朱元璋在沉吟片刻后,道:“朱先生,咱不说那些玩笑话了,说正经的,假如朱元璋真的能打破你说的什么小农思想,想要去改变大明,可即使他是皇上,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恐怕也是远远不够的吧?”

“不错。”朱辰点头。

难怪朱元璋一来就说想把他拉过去帮他,看来是人手不够用了呀。

不过这也不奇怪。

因为大明洪武一朝本来就武将充沛,文官不足,很多文官都只能启用前朝的文官。

而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远远不足。

朱辰明知故问道:“可是人才不足?”

朱元璋点头。

朱辰道:“大明的前朝,也就是蒙元在统治华夏的时候,选拔人才很多都是通过举荐,国祚九十七年,一共举办的科举考试仅仅才十六次,而且还带有严重的民族主义,蒙古、色目人只要通过两场便可赐进士及第,汉人则苛刻得多,这就使得原本公平的科举开始变得不公平。”

“原本公平的科举不再公平,真正有才华的汉人难以进入朝廷效力,发挥才能,当时更是有了八倡、九儒、十丐一说,所以蒙元一朝后,民间对于读书不再重视,对于读书人的培养也日渐荒废。”

“直到元朝覆灭,这个问题依旧存在。”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由于人才的急缺,朱元璋其实是先采取了荐举制度,并同时筹划恢复科举制度。”

“洪武三年,朱元璋宣布重开恩科,他满怀希望,希望科举考试可以帮助国家解决人才问题,可以帮助他选拔他所认可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但是,通过科举取士的人才并没有使朱元璋满意。他认为选取的人虽有一定的学识,但是缺乏管理地方的能力,这与他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不免使得朱元璋有所失望。”

“而且推行科举制度受到了朝中一批人的阻拦,他们更喜欢前朝的举荐制度,科举制度重在公平,一些拥有特权的人自然不希望和外人公平竞争。”

“所以,在这两方面原因的推动下,朱元璋暂停了科举,这一暂停便是十五年之久。”

朱辰在一边说,朱元璋在一边点头。

朱辰说的,正是他现在面临的困境,原本就已经人手不足了,现在再去推行纺织,煤炭,钢铁等的改革,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甚至,朱元璋连自已的儿子都用上了。

朱辰继续道:“暂停科举之后,朱元璋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在全国各地大修官学,狠抓文化教育,让天下的读书人重新获得考科举的能力,第二是与反科举集团博弈,为复兴科举制扫除障碍,吸引优秀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

“然而做好以上两件事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之前不好恢复科举。”

“终于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宣布重新使用科举制来选拔人才,并且在两年后,朱元璋颁布规范科举的规章制度,制定八股取士,使得科举变得更加完善。”

“从洪武元年到洪武十五年,十五年间明朝选拔人才的制度由荐举制度到科举制度,再到荐举制度,再到科举制度,最终科举制度完胜荐举制度,成为最优解。”

“洪武三十年,出现了震惊朝野的南北榜案,朱元璋更是史无前例的将试卷分为南北卷,南方使用南卷进行考核,北方则使用北卷进行考核,弥补了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对科举制度造成的影响,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公平公正。”

“可以这么说,朱元璋在华夏历史上选拔人才最重要的通道,也就是科举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辰说的这些,朱元璋在明史上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是朱辰对他不吝赞美之词,他却没有骄傲,因为他跟朱辰熟悉以后发现,朱辰喜欢先捧起来,然后再摔下来。

果不其然。

朱辰话锋一转,道:“但是朱元璋完善过的科举制度还是存在不少瑕疵,甚至给大明后期埋下了隐患。”

埋下隐患?

朱元璋不由得眉头一皱,有这么严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