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试的深入,两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你来我往,打得分不出胜负。
朱标的一剑刺向朱枫的左肩,朱枫却以枪杆格挡,反手一枪又扫向朱标的右腿。
朱标迅速跃起,躲过这一击,翻身落地,剑尖点地,稳住身形。
朱枫见状,微微一笑,手中长枪如龙卷风般旋舞,剑枪再度碰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最终,两人都因力尽而收手,气喘吁吁地站在原地。
朱标收剑回鞘,微微一笑,对朱枫道:“贤弟,你武艺高强,力量雄浑,实乃难得一见的好手。今日一战,令我受益匪浅。”
朱枫也收枪立定,拱手道:“太子殿下武艺精湛,招式多变,臣弟佩服至极。今日一战,也令我大开眼界。”
朱标点点头,目光中多了一份敬意,他拍了拍朱枫的肩膀,笑道:“贤弟,今日不虚此行。走,我们去东宫再饮几杯,共商国事。”朱枫微笑着应道:“遵命,太子殿下。”
二人并肩走向东宫,身后留下一道道余音缭绕,练武场上依旧回荡着他们激烈的对决之声。
比试的硝烟散去,东宫内却是灯火辉煌,一派宴饮的热闹景象。
朱标高坐主位,目光炯炯地看着下首的朱枫,眼中满是欣赏和敬重。
席间珍馐美味,觥筹交错,却无人沉溺于享乐,皆因今日这场比试,让在场众人对这位新晋的年轻将领刮目相看。
“贤弟,”朱标举起酒杯,清澈的酒液在杯中荡漾,“今日一见,方知贤弟之勇,实乃我大明之幸。你对兵事的见解,更是让孤大开眼界。”
朱枫连忙起身,举杯回敬,动作干脆利落,毫无半分扭捏之态。
“太子殿下过誉了,臣弟不过是纸上谈兵,比不得殿下深谋远虑。”他顿了顿,”
朱标闻言,放下酒杯,脸上笑意更甚。
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年轻将领,不仅武艺高强,更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他语气诚恳,带着一丝期许,“大明虽立,但内忧外患仍存,孤欲励精图治,使我大明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可否愿与孤一同担起这副重担?”
朱枫听闻此言,心中一震,他看着朱标眼中燃烧的火焰,感受到那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毫不犹豫地起身,单膝跪地,语气铿锵有力,“臣弟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标连忙起身,将朱枫扶起,眼中满是欣慰。
“贤弟,快快请起,你我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多礼。”他语气真挚,眼神坚定,“今日你我把酒言欢,共商国是,来日定当同心同德,开创我大明盛世!”
朱枫与朱标对视一眼,二人眼中的豪情壮志在这一刻交汇。
他举起酒杯,与朱标碰杯,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愿与殿下携手并肩,共创辉煌!”
宴席间,两人推心置腹,畅谈国事,从边疆战事到民生疾苦,从治国之道到用兵之策,无不深入探讨。
朱枫的见解独到,观点新颖,让朱标频频点头赞许,心中更加敬重。
朱枫也从朱标的言谈中,感受到他胸怀天下的抱负,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
晚宴渐渐接近尾声,朱标命人端上醒酒汤,他看着眼前的朱枫,心中满是欣赏。
“贤弟,今日一见,让孤受益良多,时辰不早,你早些回去休息吧。”
朱枫起身,拱手道别,准备离开东宫。
太子妃太子妃款款走来,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匣。
她温柔地对朱枫说道:“朱大人,殿下公务繁忙,不能远送,妾身略备薄礼,还望大人笑纳。”
朱枫心中一暖,接过木匣,拱手道:“多谢太子妃。”他看向太子妃身后,似乎有什么话要说,却最终咽了回去,转身离开了东宫。
夜色渐深,东宫的喧闹也渐渐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