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声声,紫禁城笼罩在夜的静谧中。
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朱元璋的身影。
他独自一人在殿中踱步,龙袍下摆扫过地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与他沉重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首无声的夜曲,诉说着他内心的波澜。
“圣旨……圣旨……”他低声自语,这两个字在他口中反复咀嚼,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往日的圣旨,多是经由翰林院拟好,他只需过目盖章即可。
可这一次,却不同以往。
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如炬,直射向龙案上摆放的空白圣旨和御笔。
那洁白的纸张,此刻在他眼中,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等待着他亲手赋予它意义。
而那支御笔,则像一把锋利的宝剑,能够斩断一切阻碍,为他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越儿……”这个名字从他口中轻轻吐出,带着无限的怜爱和期许。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将这个秘密深藏心底,如今,终于到了将它公之于众的时候了。
这道圣旨,不仅关系着越儿的未来,更关系着大明的江山社稷。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龙案前,缓缓坐下。
御案上的奏折堆积如山,每一本都代表着国家大事,但此刻,它们都被他抛诸脑后。
他的眼中,只有那张空白的圣旨,他的心中,只有越儿的身影。
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拿起御笔,却迟迟无法下笔。
他的手微微颤抖,并非因为年迈,而是因为激动。
公布越儿身份,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但他必须这样做,为了越儿,也为了大明。
他闭上眼睛,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激动。
他知道,这道圣旨,必须由他亲手书写,才能表达他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来人……”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气,将杂念尽数摒除,目光重新落在那一片空白的圣旨上。
该如何写这道圣旨,才能既安抚朝野,又不委屈了越儿?
他眉头紧锁,脑海中思绪翻涌,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过。
他想象着百官读到圣旨时的神情,想象着百姓听到消息后的议论,想象着越儿得知真相后的反应……
各种各样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交替出现,让他一时难以抉择。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殿内的烛火也逐渐燃尽,更漏声一声接着一声,仿佛在催促着他尽快做出决定。
朱元璋感到一阵口干舌燥,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让他呼吸都有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