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没有大朝会。
大内皇宫钟鼓齐鸣。
在大内皇宫西门外,一千禁军神卫军精锐衣甲鲜明,提枪执盾,精神抖擞。
队列整齐一致。
每一位士卒都是神卫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八尺大汉,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仅是一千人的方阵,却浑然一体,仿佛是一万人的精锐。
气势之盛,如日中天。
王之望、李凤梧、柳子承、钱象祖、李睿、宗平,六人,皆身着官服,列与阵列之前,神情肃穆。
在皇城门下,大宋重臣尽数到齐。
左相汤思退,右相洪适,参知政事陈康伯,枢密使陈俊卿,同知枢密院事蒋芾,签书枢密院事王刚中,太尉、礼部尚书魏杞,兵部尚书汤硕、工部尚书王望北……翰林学士承旨周必大、三位皇子等尽皆在场。
这阵容,大宋朝堂重臣倾巢而至。
可见官家对此次出使之看重。
方阵之前,李凤梧等时节和朝堂重臣之间,列有一方祭桌。
礼部和国信所等官吏早已准备好诸多三牲、香蜡用品,只等吉时官家前来,行了礼仪后使团便开拨出使大理。
人人脸色肃穆。
距离吉时半刻钟时,钟鼓再鸣,远远的,从皇城内传来太监鳞次栉比起伏的呼喊声:“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动色,整理朝服,深恐在天子面前失仪。
片刻后,又响起太监宣礼声:“上皇驾到。”
这下热闹了,就算稳如泰山仕途奋斗一辈子的陈康伯,也忍不住悚然动色。
上皇都亲自来了?
原来,不仅是官家对出使大理所期甚重,上皇也是如此。
这位两朝老臣差点没老泪横流。
我大宋天子,都一心想着北归的啊。
旋即功夫,官家赵昚和上皇赵构,带着浩浩荡荡的内侍、护卫来到皇城门下,众人齐齐见礼,其后礼炮齐鸣,赵昚燃香后对李凤梧等人作了一番意味深长的叮嘱。
使团开拨出临安。
望着使团远去,赵昚眯缝着眼,扯出了一抹笑意。
上皇赵构心中叹了口气,却还是对着干儿子的侧影点了点头。
虽然不想大宋兴师北伐,但作为赵室子弟,内心深处依然还是盼望着恢复江山的啊。
如果真能恢复江山,我这点老脸面不要又何妨?
……
……
使团出后半天,梧桐公社里,朱唤儿、耶律弥勒轻车简装,在魏廷晖的护卫下,也离开临安城,前往建康。
魏府东篱院里,魏杞和王汝怀相对而坐,怔然无语。
手心里拽着玉佩。
忽然有种错觉,似乎一见误了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