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看不起汉王,但还是点了点头,皇帝说话,作为臣子的能不反驳就不反驳。
朱棣继续说道:
“朕的精盐可是集大智慧加工而成,成本极高,大约十两一斤。”
“你自已看着卖,赚钱了,少不了你的好处。”
十两成本?
尼玛!
李景隆心态炸了。
这踏马能赚钱!
朱棣留下一袋精盐与一句看好你就离开了。
等李景隆浅尝了一下精盐之后,眼睛泛光的说道:
“十两成本,值!”
“发财了,我要发财了!”
随后,他神情落寞的说道:
“不对,是陛下发财了!”
………………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永乐公司’那边不断传来有官员被捕事情,朝中包括御史在内的文官集团上书汉王朱高煦有结党营私一事。
这里面的原因朱棣清楚,所以就压下来,并没有理会。
毕竟,他还等着以后‘永乐公司’实现赋税改革。
至于李景隆那边,据说干起活来也是非常积极。
已经找好了对精盐实行量产的产地,人手也都是先前从靖难之役中因伤退伍下来的老兵。
忠臣保密程度直接拉满。
而且那些伤残老兵,虽然失去了上马杀敌的可能,但从另一个方面也算是找到了一份有保障的生活。
多拿出一些精盐利润来养活陈羽口中产业链的工人,朱棣还是愿意的,更何况是先前为大明流过血的老兵。
目前还没有正式开业,但是朱棣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好处。
以后,伤残老兵总算是有了一个去处。
这一点,李景隆做的倒是很得朱棣心意。
然后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的朱棣,突然间收到了日本使者前来觐见的消息,而且还携带了倭寇天皇国书。
这一点倒是出乎朱棣的意料。
毕竟,朱棣登基以来,周边的国家都派遣使臣前来觐见,并早早的呈上了愿意做大明藩属国的国书。
可是如今倭寇竟然这个时候才来?!
朱棣目前可是已经知道了倭寇那所谓的狗屁‘神风’,无非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而且陈羽已经提出了破解之法。
不仅如此,朱棣还知道了倭寇本土上,有数百万斤级别的银矿。
说没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并且,朱棣知道,上一次跟朱高煦说完此事之后,朱高煦私下里已经开始派遣接触倭寇商人,开始了解倭寇本土国情。
这说白了,就是为下西洋后夺回大明银矿做准备。
这个时候,倭寇反倒跑过来送国书,这倒让朱棣反倒有些拿捏不准倭寇的想法。
难道是朱高煦做的让倭寇方面有所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