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臣分成两路,一边把宋闳的奏书,送去给左氏看,一边去请莘迩入宫。
从侍臣的嘴里,莘迩知道了黄荣对令狐乐的建言。
进到宫中后,莘迩瞥了黄荣一眼,没有多理会他。
左氏已经到了。
莘迩冲左氏与令狐乐下拜行礼。
左氏本来神色不快,莘迩来前,她可能是在责备令狐乐。见莘迩到来,她的嘴角绽出笑容,换了语气,温柔地说道:“将军,这是宋闳的请辞奏书,你且先看一看。”
莘迩应道:“是。”
黄荣把宋闳的奏书呈给莘迩,莘迩站在殿中,一目十行,很快看完。
左氏问道:“将军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理?”
“王太后必已有定见,臣敢请闻之。”
左氏咬了咬红唇,赌气似地说道:“我哪里有什么定见?倒是大王,很有主见!”
莘迩“哦”了一声,笑问道:“敢问大王,有何圣断?”
左氏瞧了眼令狐乐,说道:“让他自己告诉你吧!”
令狐乐确是刚被左氏教训了一通,眼转乱转,怯生生地说道:“宋闳大逆不道,宜诛三族!”
莘迩心道:“我得敲打敲打黄荣了。这个人,忠心是有的,只是太过急切,而且用计毒辣。
“先是不声不响的,毒杀了姬韦,嫁祸给段承孙,拉宋方下水,也就罢了。现在,他居然又想要再借张昙的一书诬陷之词,诛宋氏三族!这就过分了。
“宋家毕竟定西阀族,根深蒂固,枝大叶茂,其家之子弟、姻亲、故吏、世交遍布朝野!此回能将宋方治罪,能迫得宋闳请辞,已是侥幸。该收手时,就要收手。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是对这个结果还不知足,想着再灭其三族的话,氾宽、张浑、陈荪诸人,甚至麴爽,不免物伤其类,势必会群起而反对於我。到最终,宋家固会元气大伤,我,大约也落不了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这么简单的道理,黄景桓,你怎么不懂呢?”
自姬韦被毒杀的那天起,这一阵子,莘迩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了。
从姬韦案发到昨天的张昙上书,一环扣一环,莘迩总共做出了三个关键的决策。
头一个,是启用了一直泯然无闻的校事曹,在第一时间,把查案的主动权抓到了手里。
次一个,是在段承孙打死不招,无论如何用刑,都不肯攀咬宋方的僵局情况下,拿出了谋划已久的设立“录三府事”此职之议。并将这个可比“录尚书事”的权臣位置,让给了氾宽。由此,造成了氾家与宋家的分裂与对立,同时给予宋家了一个沉重打击,由而乃才破解局面。
最后一个,趁胜追击,指使张昙上书,诬告宋闳。
宋闳若是因此辞职,自是最好不过。若是不肯辞职,也无所谓,莘迩还有后手。
他的后手就是,命别人再上一道书,把宋无暇牵涉进来,就说在令狐奉伤重的时候,宋无暇、宋方、宋闳等人密议,叫宋无暇诈称有孕,或领养宗室为子,代替令狐乐,嗣位称王。
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此类的举报,最多算是“风闻”,故是,莘迩其实并没有指望靠着这两道奏书,就能把宋家彻底覆灭。他的目的是:借此进一步地再次打击宋家,使宋闳自顾不暇,没工夫再去管宋方,以此,把宋家在朝中的骨干一个个地拿掉,使他们慢慢地被边缘化。
现今,还没等用上后手,宋闳就请求辞职了,对莘迩来说,他的目的实是已经超额达成。
莘迩又想道:“‘主少国疑’,这话果真不虚。主君的年岁如果太小的话,就会很容易受到奸臣的蛊惑。还好,以前的那个‘我’曾经救过令狐乐,要不然,现今在令狐乐身边的如是他人,我莫说有今日之权势地位,只怕连性命都还得俯仰於他人之鼻息。
“又还好,现在令狐乐身边的人不是那些争权夺利的奸贼小人!而是我莘阿瓜,以国事为重!”
自觉非常中肯地评价了自己一句。
莘迩从容地说道:“宋闳空出妄言,固然悖慢,然其族尝於国有殊功,其人亦有拨乱反正,迎附先王之义举。臣以为,只因其一言,而就灭其三族,似小过也。”
令狐乐问道:“阿瓜,那你说,该怎么办?”
“臣愚见,许其辞职,放其归乡,可也。”
令狐乐偷偷看了看左氏,又瞧了瞧黄荣,意有不甘,嘟哝地说道:“这个惩处未免太轻了吧!”
“大王如嫌轻,可禁锢其子弟,禁止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