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喃着。
不可察觉地往祛邪山方向瞥了一眼,魏不二匆匆遁行的身影就要没入一片暗影之中。
大道无情,求道心坚。
当年微有些犯傻的青年,现今也有如此坚定的心性了。
反倒是自己,天赋自认不差,悟性又堪少有,结果却迷茫在情与道中间的尴尬位置……
怎么才能察理,知前后,做到万物皆明。
假使不二便是挡住自己视线的那片叶子。
这叶子,是该为一叶障目做解,还是为一叶通明阐释。
她知道,一叶障目决计没错。
以忘情除叶,换得视线无障,定是可行之路。
但要她彻底忘情,将此叶弃之如履,难于毁天灭地。
若是取一叶通明的意思,便该是见微知著,通明通透。
即便叶子挡在眼前,但我自通明,心性安然,看破阻碍,不为视障而成心障。
如此,也有些许可能走到万物皆明的路上。
这两条路子,前者忘情而通,站在超然的角度冷血俯视,是已经实证的顺畅大道。
走这条路,大道功法诸多,绘制密纹也有不少经书阐释。
想来定会一路顺遂。
后者通明本性,融于感情漩涡却始终保持理智,察理观心,是她自己为了不去忘情,强行想到的一条路。
查阅诸多典籍后,往前不是没有前人试过,但却少有成就大道者,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
大道天途,慎之又慎。
选错了路,便要耽误终身。
她望着祛邪山上微渺的灯火,又望向头顶清朗的明月。
灯火便像忘情之道,月亮便像通明之道。
到底该寻着看得见、摸得着的灯火而去。
还是不顾一切地飞向遥不可及的月亮。
忽然想起在月昔山突破时,看到的魏不二与魔女在寒冰界中的种种经历。
胸口微微一痛,道心立时不稳。
内海之中,本源颤动,法力转成漩涡,即刻便要陷入危险情境之中。
她心神一震,连忙将脑海中的画面击碎。
这才安然过关。
心有余悸暗道:“佛家大能曾说过,六耳猕猴排名混世四猴末位,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但此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又说‘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
“想必我之所以有此等怪梦,便是源自这千里知事的神通。”
“这本领多厉害啊,千里知事,万物皆明!”
她面起纠结难过之色,涩声道:“但我宁可一无所知……”
说着,转身向月林宗驻院行去,身影在月色中愈加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