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看图写话小兔让山羊爷爷过桥 >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第1页)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第1页)

李梅

当88岁高龄的王志直老师,将手中的书稿递给我时,我脑海中立刻闪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话。手捧着这部厚厚的书稿,我知道它在王老师心目中的分量及他对自己所钟爱的戏曲事业的热爱。书稿既记录着一位从艺70余年耄耋老人的星汉灿烂,也记录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个来自延安、赓续红色血脉的光荣院团的日月光辉。当王老师托我为书作序,作为后辈学生的我惶恐不安,未敢推辞,幸甚至哉!

我与王志直老师的过往渊源颇深。是他将我领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大门,带我走上戏曲艺苑之路。1980年,当父亲带我来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报名时,从小爱唱爱跳的我只知道是去学艺术,并不知道是学戏曲。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挑一”,我有幸被选中,从此成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80级的一名小学员。我父亲由于与在戏曲研究院工作的王老师相熟,便亲手将我交给王老师。有了这层情义,王老师不仅是我所在训练班的文化课老师,也是我在戏曲研究院学习、生活中可以仰仗的亲人。

王老师于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西北大学,在我们这些刚从小学走进剧院的孩子们眼中,他就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

王老师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知识渊博,循循善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序 言

的印象。

由于戏曲演员大部分人从小学艺,文化水平较低,即便有天赋也只能应付一时,走不长远,因而真正想要在戏曲艺术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得补上文化这堂课。王老师常对我们说:“要持续地在艺术上攀登新的高峰,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艺术素养,其中还包括思想政治水平和审美能力。”因此,他要求我们每周都要写一篇文章,可以是对某部戏中某个角色的体会,也可以是阅读中的感想,让我们持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及审美感知能力。

正所谓“功夫在戏外”,那时,王老师家有限的藏书,在我眼中就是知识的源泉,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营养餐。《牡丹亭》《红楼梦》《家》《春》《秋》《飘》《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古今中外名著,我都有涉猎。看完之后,我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王老师不仅定期检查,还认真圈阅批改。这为我日后演艺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常生活中,在老师家吃饭,得到老师生活上的“照顾”,更是不计其数。

1988年,我们这班学生结业后,便组建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王老师也随我们入团做宣传工作,布置专栏、负责文字等工作,成为真正的“幕后人员”。同时,又因为王老师了解戏曲,而且擅长写作,他多次向《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戏剧》等媒体提供文章,推介剧院的精品剧目和优秀演员。1988年6月,19岁的我荣获了西北五省(区)秦腔电视大赛“公主杯”陕西选拔赛一等奖。为此,王老师在《陕西日报》上发表了推介我个人的文章《秦腔——一枝斗艳小红梅》。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省报上,我难以掩饰心中那份欣喜和自豪,感到多年来坐科训练的艰苦与寂寞也都值了。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一个具有85年光荣历史的红色剧院,像王老师一样的老领导、老同志、老艺术家是剧院戏曲事业的开拓者,是助力剧院发展和戏曲事业传承的促进者,是剧院的宝贵财富。他们用自己宝贵的青春、丰厚的艺术积淀,为剧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为剧院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退休后,他们尽管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身离心不离,老当益壮,仍老有所为。在剧院需要的时候,在排练场始终能看到他们挥汗如雨言传身教的身影,研讨会上始终能听到他们颇有建树的真知灼见。他们热爱剧院、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艺术风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与敬重。

王老师退休后,除了为剧院的艺术生产建言献策外,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对于《艺苑掬红》这部新作,正如王老师在书中所说,他已经出版过《秋圃吟》《秦声秦韵》两本著作,“大部分都是关于戏曲研究院的人和事,也就是‘戏’的事。现在这部书也是如此”。其中,不仅有与戏曲研究院有关的名人逸事,有精品剧目、剧坛新秀的评论推介,还有王老师对秦腔声调语调、剧目源流的研究,对秦腔史料的拾遗,自己的诗作编撰,洋洋洒洒20余万字,凝结着王老师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传递着他对戏曲研究院和戏曲事业深沉的爱。

“这是一个伟大的剧院。”这是王老师对培养出众多戏曲人才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由衷评价。“他是一位儒雅博学、令人敬仰的前辈。”

这是戏曲研究院人对王老师的一致评价。唯愿王老师平安康健、福寿绵长。

是为序。

2023年5月20日

(作者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