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临潼城东秦唐大道东行,再依石榴村庄夹峙沟畔路径南
行,即入骊山一谷,旧时或因其内流水丰沛,人皆唤为大水沟。
沟壑南北纵延,空旷曲蜿,实为骊山北麓居中之深谷也。山下平
原农人每于盛夏,但见此沟上方白气冲日,皆忙呼:“大水沟老
云接爷咧!”即刻收拾晾晒之物。不久,大白雨便骤然而至。这
种天象,经年累月,验之不爽。
此谷突围峰峦,冲北而出,正对了北面秦始皇陵大冢。谷
东山梁之上存一曲尺形坪地,坪上秦砖瓦砾赫然散布,千百年以
来,人皆称“击鼓坪”。经近年现场发掘、初步考证,当年修建
始皇陵之际,曾于此设置大鼓,以冲天擂鼓鸣声号令七十万工匠
役夫作息的地方。
由峡口曲折入谷,两旁崖峰势起突兀,炸石残场满坡疮痍。
举目而望,欲坠之石若悬天之挂,欲滑之坡呈奔泻之势,皆为近
三十年来炸山取石之残留。沿谷底复曲行,不远处见山径路分东
西。沿其东山小径盘绕而上,云雾笼处,人家隐约。西行,再见
一岔沟,其内沟石参差,飞瀑溅落。沿陡坡右行,缘山势曲折至
瀑上之沟口,俯瞰沟下,则见幽潭波粼,倒映天光。
峰回路转间,不过百步,此沟又分为两岔沟。分岔处,有
山梁若隔墙。梁顶端青柏丛生间,耸一红砖青瓦翘脊飞檐小庙。庙屋仅一间见方,庙门南向群山而开。其背部山梁杂荆丛生,陡不可攀。通庙之径,仅由南自沟内向北曲延方可至,然已荒草没膝。
沿西沟复向里,山路时而崎岖,时而坦缓。渐行之间,两旁山岭逼仄,秀林花色密布而夺目,潺水鹊鸟啁啾而夺声,飞雉花蝶惊窜灵动而夺情。其中又分岔数处,弱溪漫流。峰岭夹峙狭窄处,宽不足丈,且有巨杨数棵矗立,行于深沟木荫之下,幽暗不见日光。一路缘沟攀坡至此,逢沟狭现一线之天,无风而愈觉潮闷。幸有路边柿花飘落,蔷薇盛开,青杏渐黄,核桃青绿,目遇而色喜。
峡谷蜿蜒南行,又东西分道于乱石灌莽横亘之前、裂隙深沟如穴之口。东向可顺曲径达于山上,远望人家数户。峰巅怪石耸立,或方或圆,或若笔挺,由沟底仰视,皆若汹涌奔溪下山之兽。惊悚之余,疾步西行,沿径柿柏老树不可胜数,藤葛蔓绕若蟒悬蛇盘。唏嘘惶恐间,忽闻鸡鸣犬吠。转过一角,忽现桃林,房舍俨然。至前,方知为山里人家,依山崖则掘有窑洞穴居,基平处则筑有房屋院落。房前屋后,竹松柏槐漆榆杨旱柳满坡,石榴山楂桃杏广植于田,家禽牲畜散漫林间。见有外人游转而至,村户皆热忱相邀至家,茶饭诚让……恍惚间,若入桃源人家。
及于高处细观,方知这田园人家,乃居于大水沟内西侧一巨坪之上。其境东南西三面峰岭环绕,乃系旷谷内一高坪之地,坡坪约莫百亩。由此北望,可隐约俯瞰山外。此地隐于山谷,光照充分,沟壑割围避却阴风,以平坦之地聚汇和之气。其间人家依果林菜蔬畜禽安然营生……非入其内,由山外、沟底仰望,则断
不可窥其一处也。
昔年,余曾见临潼有一性耿雅洁之士,每周末必携西安好友
来此,两家人于农户小住一日。或择食青蔬蛋禽,或微酣鸡犬声
间,或品茗古树之下,或休憩于老窑屋间……随兴之所至,登山
舒啸,临溪赋诗,常日夕而忘归。他于此间快活自在之状,从不
与人道也。论年计岁,已十余春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