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人家。远望清楚可见有房舍两排,前面的为一座小歇檐屋舍,
似照壁。后面一长排为屋脊高起的堂正上房,依旧黑瓦粉墙,房
舍前后有松竹,远观紫气氤氲,心叹气质不凡。我们远远拍了
照,便开车往那一户庄舍赶。
这户人家为一独户,宅院位于官道边一小山包中上部的坪
凹处。有一车宽的混凝土路顺了山坡转上一个弯,又绕经那栋小
房,这才算进了场院。近看,房屋盖得虽不是很讲究,却门窗细
致,台阶平整,整个院落衬托着雪白墙壁和码放整齐的柴垛。主
人家是一对老年夫妇,见我们到了,热情招呼我们进屋,热情地
倒水让烟,让我们感到格外温馨。
待细观,才发现这果然是一户极讲究的人家。在宅基的选址
与周围环境的呼应方面,除了宅院安于小丘与左边山体之间的向
阳凹地、背靠坡根之外,宅左是高出屋顶拥绕了房屋的小丘头,
宅右前侧巧有一沟壑溪水曲绕,暗暗应合了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的
建宅风水要求。整个房屋布设、周围松竹核桃栽植,常绿落乔色
彩之搭配点缀,无不显示出主人对宅基选址布设是秉承了顺应自
然、蓄巧而为的慧念。这家刘姓男主人高个儿,眉清目炯牙齿洁
白;老伴中等个儿,目慈面善笑容相对。一问,也都是八旬老人
了。这又一次让我们为这高山之上老人的精气神赛似中年而吃惊
不已。
这家大堂屋内隔设了寝室、厨房,桌柜椅凳也是安放就位,
巧而不显。墙壁用黄土抹得光滑平整,各处挂了福寿条幅、牡丹瑞祥等字画,整洁而有雅气。屋里院内、柜面石台上,安放了主人就地采集的奇石与树根,丝毫不见雕琢斧斫之痕,自然巧配之妙,让人不禁在暗暗称奇之余,更对主人的慧思钦佩不已。
我们边观赏边与两位老人聊天。面对我们的夸赞,老人谦和不语。我们若有提问,则是缓语细说,清楚介绍。这一切,让我们如置身自家,不由得想多待会儿。时辰已经是半晌午了,自是饥肠辘辘。两个人一合计,便决定在老人家吃顿饭。于是便向主人提说想一人吃碗面,每人愿付十块钱。闻听此言,两位老人立即推让:“山下蓝桥镇一碗面才八块,我们在家里烧柴、蔬菜都不要钱,咋能算十块?吃饱就是了!”
接着,两位老人便马上为我们备饭忙活了:老大妈和面,老大伯去菜地里摘菜。
趁着等饭的时间,我俩又由大路步行游转,拐个弯便见一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村庄。房子都是或石垒或夹板砌筑夯土的墙壁,厦房、上房高低位设讲究,门脸墙壁刷白又配了青砖,家家房顶屋脊端正,挑檐曲巧向天,庄严又醒目,众房屋坐落于地势错落间又相呼应。整个村里,房前院落槐树、皂角树、核桃树、老杏树根深叶茂,斗大的老鸹窝架于树杈,喜鹊、乌鸦或盘旋或伫立于树梢,倒给这疏落的山村添了独有的生机。村里修了健身小广场,几样器材也磨得发亮。村子里的街道全部实现了混凝土硬化,村委会门口墙壁端正挂了几块牌子,有司法包干公开牌、文明创建责任牌、社会治安提示牌等,让人感到法治文明与村子自然氛围结合得恰到好处。
兴许是青壮人丁都出门打工去了吧,村里人极少,房屋多上
锁。我们边走边看边拍摄,自在得好似回到了自家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