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征之前,极为盛大、隆重的祭天仪式。
有人大声宣读出兵诏书“应天顺时、收兹明命,昭告于天下吾皇登基,德充帝王、绍天明命、山川告祥、人神和协、岁月兹著……”诏书为中书舍人草就、黄门侍郎、给事中等修编都是儒学大家、文采斐然的当世之才,而后才能昭告天下。
这很长的一大段,意思就是现在的大魏皇帝继承是正统的,之前的帝王残暴不仁,父皇登基受命于天。你们这四个王现在来攻打,根本就是犯上作乱、违逆天道,你们是不对的。我方才是受命于天,天地定会庇佑,一定要打的你灰飞烟灭,辞藻华丽,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父皇站在最前,丞相、文武大臣以及各位将军,玉珩穿着他银色的铠甲站在父皇身后。他全束发冠,银色的束髻冠在阳光下闪耀灼灼华光,少许碎发拂过他的脸。这位翩翩少年的脸,眉目如画,姿容隽爽,在阳光中无比俊美、英气蓬勃、高大俊朗的少年将军,巍峨而立他又一次要为父皇、为江山、为大魏出征。
祭天、祭地、告庙、祭军神均行九叩之礼,所有人庄严以待,告慰天地、告慰祖宗、告慰军神(一说是轩辕皇帝,一说是蚩尤),杀牲,以杀牲血涂军旗、战鼓、而后是陛下誓师。
面对数以万计的将士,身穿甲胄、银光闪闪,如此多的将士,却是万籁俱寂,父皇的声音庄严、宏大,身姿巍峨。
“众位魏国的铁血将士,英勇男儿,江山需要你们,长安城、魏国各州、郡的无辜百姓也需要你们,叛军犯上作乱,你们愿意看见血染长安、生灵涂炭吗?”
“不愿意!”
“愿意拼死保卫大魏,保卫自己的家园热土吗?”
“为大魏而战,为陛下而战!!!”
气势恢宏、声震如天,而后是战鼓雷响,五百里外可闻。
太庙中,父皇召见各位出征的将军及本次出征的将领,受下虎符与诏书,汉朝虎符就可以调动兵马。各地刺史、太守见虎符就知道是皇帝要调兵打仗了,见虎符便可以同意调兵,没有虎符就是丞相去了也不能调一兵一卒。本朝除了虎符,调兵还要有诏书,奉皇帝命调兵出征,整个国家除了皇帝陛下,所以人都不可以调一兵一卒。
--------------------
第15章斥候
杏城、合色城的两支汇合多时,天也确实越来越冷,如果是在长安城可能没有这么冷,这是往北走越走越冷。
大军要保持队形,严守军纪,这又不是郊游想怎么走怎么走,行军队列中是不能说话的有军令要求,一边聊天一边行军肯定不行啊!早早的就要派出侦查兵,因为并不知道敌军走到哪里了?所以要一路侦查敌情,(不然就会发生,大家都不知道对方到哪了?突然看见了就开打了!)。
包括侦查周围环境,水源、适合驻扎的地方,(也发生过大军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比如草原,侦查没有搞好结果迷路了的事情,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敌军也是此般也要知道对方军队伍走到哪了?周围情况如何?
队列的排列也是有章法可循的,数十万的大军,光是队伍行走都可以绵延数千米,还有辎重□□、箭矢运输、粮草供给……,“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所以一日行军不过30-50里(约15千米-25千米),本来是初秋出发,慢慢就是冬季了。
侦查军发出信号,知道是碰到杏城和合色城的兵马了,侦察兵汇报人看起来非常的多,带兵的是玉珩的叔叔安南王苻贾和平西王苻泽,以及这几位叔叔的孩子,玉珩的同辈苻鹤、苻义、苻起。这些人如果在朝堂上相见,玉珩是要跪这些长辈的,今天却骨肉相残都是曾经的一家人。
对方号称有十万大军,玉珩猜测没有这么多。一般都会多报些,参加战争的人那么多,怎么可能一个一个去数,多报一些会打击敌军的信心,增强自己军心
但是可以根据作饭的烟火数量、人数的扎营情况,甚至是粮草车的数量,大概估算一个数量。
玉珩自己知道,此次自己的带兵数量低于对方,因为中军力量不足而且兵分三路、地方州、郡是有补充,但是人数上不占优势,而且北方的天气战士们不适应,太冷了。
营帐中众将讨论打法直到深夜,玉珩出来查看营防,看见月光明亮抬头看了天是一轮圆月,那孩子应该搬回质子府了,这会应该也睡了。
这样的天气就是他,一个年轻将军、血气方刚都觉得确实是冷,打仗尤其是冬天极为艰难。
积雪过脚面、士兵冻烂皮肤、冻坏手脚、尤其是受伤后再加上天冷死伤严重,自古就有“六腊不兴兵”的说法,但是这次是对方要开战的,说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不能说这会不行,明年开春再来打,这不由的魏国选择、玉珩选择。
营中,对方居然递来战书,战书往往是强势方递过来,因为玉珩的叔叔安南王苻贾和平西王苻泽他们认为,第一是自己人数占优势一定打的赢,第二是他们觉得自己占据道德至高点,他们是高祖更近的亲人就是想通过这种方法羞辱玉珩。
玉珩知道这就是对自己的羞辱,因为战书中大部分在说父皇篡位,手段何其龌龊、执政后何其歹毒、如何天怒人怨,用词之尖酸、话语之锋利,而后才是战争的其他内容,小不忍则乱大谋,你们递归你们递,我还是执行我的安排。